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4-30
2025-04-30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关于工商联助力民企科技创新的思考

作者: ■刘青华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238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工商联作为党领导下的工商界组成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是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要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服务促进“两个健康”,充分发挥“联”的特点优势,广泛汇聚产学研资源,助力广大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数字变革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成长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和瞪羚、独角兽企业。
    培训赋能增动力
    当今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加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重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业形态,广大民营企业家顺应时代大势,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正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但也有一些中小企业家,把握时代的眼界不够开阔,思想观念陈旧保守,开拓创新意识不强,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观念瓶颈”。
    加强政策宣传。工商联可通过积极举办“政企圆桌协商会”“政企面对面”“企业家沙龙”“读书茶叙会”等活动,加强党的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等理论宣传解读。会同科技、科协等部门编发《创新型企业培育政策汇编》,深入商会、企业发放宣传,普及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独角兽、瞪羚企业等有关科技企业知识。
    深化科技培训。针对一些中小企业家对当今科技发展大势认识不深、科技前沿知识知之较少的问题,工商联和商会要通过“商会大讲堂”、常执委会、会员大会等多种形式,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领域,举办各类科技培训、论坛、讲座,邀请专家进行深入宣讲和通俗解读,引导广大会员企业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提升思维。
    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勇于冒险、敢于创新、善为天下先,是优秀企业家精神的关键内核,无论改革开放初期的艰苦创业,还是新时代的科技创新、勇攀高峰,都需要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要在新一代企业家中大力开展向张謇、卢作孚、刘国均等老一辈企业家和当代优秀企业家的学习活动,激发他们科技创新、向新发展、向高攀登的自驱力、内动力。
    搭建平台助攻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面向产业需求共同凝练科技问题、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协同培养科技人才,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目前,民营企业在科技攻关上存在堵点、难点,自身力量不足,急需“外援”;不少高校、科研机构科研力量呈现闲置状态,科研成果躺在论文里、抽屉里。工商联作为“民营经济人士之家”,联系着众多商会、民营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在促进产、学、研融合方面大有作为。
    摸清企业科技需求。若对企业的科技需求不掌握,科技服务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工商联要主动加强与科技、科协、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联系,联合开展“科技赋能、助力创新”活动,区分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组建科技服务团,深入园区、商会、企业走访调研,帮助企业梳理科技创新痛点、堵点、难点,建立“企业技术需求清单库”。
    促进产学研融合。着眼企业所需所盼和高校科研机构所能所长,工商联要多做牵线搭桥的工作,通过举办各类科技见面会、洽谈会,促进企研信息沟通、交流合作。积极探索“专业学会+商会”“专家学者+企业”等合作模式,组织专家力量为企业“把脉开方”“科技体检”。汇聚更多的科技资源助力企业组建产业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联合体,打通产学研合作“任督”二脉。
    深化“揭榜挂帅”行动。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针对一些事关产业发展、企业转型升级的“卡脖子”难题,广泛采取“揭榜挂帅”形式,广下“英雄帖”,调动各领域的人才和科技力量,联合攻关,实现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有效提升。
    树立标杆强引领
    民营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同其他众多领域事物发展一样,都需要形成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良好生态。工商联在推动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中,要善于运用典型思维,树立典型标杆,打造示范企业,大力营造浓厚氛围,从而深度激活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一池活水”。
    推广创新案例。会同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区分不同行业、不同领域民营企业,广泛选树总结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高新企业、瞪羚、独角兽企业等质量建设、品牌打造、“智改数转网联”等典型案例,并通过会议、培训、网络各类平台,广泛宣传推介,让企业学有榜样,干有方向。
    开展研讨交流。积极举办各类研讨会、论坛、沙龙活动,推动各类企业在深入研讨交流中互相学习借鉴。泰州市工商联于2023年8月召开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扬子江药业董事长徐浩宇、太平洋精锻董事长夏汉关、亚星锚链董事长陶兴等企业家围绕“打好质量‘王牌’勇夺行业‘金牌’”“敢闯敢干成就单项冠军,创新创造赢得发展未来”“心无旁骛铸就世界锚链大王”等课题,分享企业发展和科技创新体会经验,受到广泛好评。
    深化互学互鉴。工商联、商会既要善于运用“请进来”,让专家传经送宝;还要善于组织“走出去”参观学习,让广大中小企业主在沉浸式场景体验中感悟提升。近年来,泰州市工商联积极组织会员企业开展“走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行”活动,通过看、问、访、谈,学习借鉴典型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加强技术创新,练就“独门绝技”,成长为行业龙头的做法秘诀,进一步营造了走“专精特新”之路,争当行军冠军的浓厚氛围。
    凝聚合力优服务
    民营企业科技创新需要稳定宽松的政策环境、充裕给力的要素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以及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面对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现实需求,工商联要担当作为,主动反映心声,广泛凝聚合力,优化发展环境,给民营企业更加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落实政策惠企。对于企业科技创新,国家出台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创新税前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技术交易税收优惠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工商联要会同科技、财政、数据、税务等部门,打造政策直达、免申即享的综合服务平台,使政策有效精准落实,助企降本增效、轻装前行。同时,要积极探索企业科技创新积分管理机制,构建形成“政策奖补积分+能力评价积分”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政策激励效应。
    推进人才强企。人才是科技创新第一资源。要打造全方位、专业化、一站式服务体系,畅通科技人才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流动渠道,促进更多的优秀人才向产业企业聚集。可以举办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培训班,加强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人才知识和能力的系统培养,促进更多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脱颖而出。
    深化金融助企。金融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血脉。要进一步深化与广大金融机构的联系合作,促进银企信息对接,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投资支持力度。构建完善科技金融投融资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苏科贷”引导作用,推广“苏创融”“科技人才创业贷”等科技金融产品,鼓励合作银行执行优惠贷款利率,促进更多金融“活水”流向民营企业,为企业科技创新注入“满血”活力。
    强化法律护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加强与公检法司等部门合作,严格落实“平等对待、公平竞争、同等维护”原则,加大对民营企业产权、知识产权以及企业家合法权益的保护。大力倡导包容审慎柔性执法,严格落实涉企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从轻减轻处罚清单,严防“以罚代管”“小过重罚”“趋利执法”等行为。打造“一站式”法治服务阵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法律咨询、调解仲裁、诉讼服务等多元化服务,引导民营企业强化法治意识,提升法治思维,坚持守法合规经营,促进健康发展。
    (作者系江苏省泰州市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