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4-28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联企同心,共促国家试验区建设再上新台阶 |
|
作者:
■程念革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079 |
|
|
|
|
|
|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提出,要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同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文旅部正式对外发布国家试验区实施方案,为景德镇发展标定了历史方位、擘画了美好蓝图。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景德镇考察调研时再次强调,“要集聚各方面人才,加强创意设计和研发创新,进一步把陶瓷产业做大做强,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近年来,景德镇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国家试验区“两地一中心”发展定位,全力推动加强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创新、推动陶瓷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发展陶瓷文化旅游业、加强陶瓷人才队伍建设、提升陶瓷文化交流合作水平,稳步推进国家试验区建设。 民营企业是国家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景德镇市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民营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政府管理和服务民营经济的助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聚力服务“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这一国家战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感恩奋进、担当实干,在促进陶瓷文化交流、推动陶瓷贸易、做强陶瓷产业、提升旅游形象、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主动作为,为国家试验区建设重要成果作出了积极贡献。 激发民企动能,共筑国家试验区。市工商联大力支持、鼓励、推动民营企业主动融入国家试验区建设,切实履行责任,在助力建好国家试验区的同时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通过对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相关政策的广泛宣传,积极组织活动让民营企业参与到国家试验区建设中来,民营经济人士对建设国家试验区的意义、作用、政策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参与国家试验区建设的热情得到有效提高,参与的力度得到有效提升。 拓宽发展空间,跃升产业能级。建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是国家战略,是中央给予江西特有的“大礼包”,为景德镇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近年来,大力推动陶瓷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瓷都大地发生了精彩蝶变,2023年全市陶瓷工业总产值达到861.25亿元(其中民营企业超过800亿元),实现三年倍增。2024年景德镇市先进陶瓷产业总产值253.2亿元,同比增长111.16%,助力陶瓷产业产值达到939亿元,助力实现“再造一个景德镇陶瓷工业”的奋斗目标。民营企业乘着政策的东风,发展的平台、空间不断拓宽,生产值、贸易额、客户量等都得到有效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愈加强劲。 夯实战略成果,彰显文化影响。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国家试验区建设硕果累累,陶瓷文化百花齐放,陶瓷产业规模总量屡创新高,陶瓷规模企业数达240家,“景德镇制”新标识正式启用,2024年陶博城实现贸易总额10.6亿元,跨境贸易服务企业出海7.04亿元,接待客流超300万人次,已经成为陶瓷领域展示交易、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广泛关注,极大地提升了陶瓷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发挥点多面广优势,深化陶瓷文化交流。景德镇市工商联组织引导商协会、企业广泛开展陶瓷文化交流,提升国际瓷都影响力,让各地人民更加真实、立体、全面了解景德镇陶瓷文化。助力千馆之城建设,引导鼓励陶瓷民营企业、陶瓷艺术家会员创办、提升一批陶瓷美术馆、艺术馆、工作室、展厅、非遗基地、研学基地,倡导对外开放,目前已建成并挂牌各类民营陶瓷展馆近900家。组织200余家商协会、民营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文化博览会、陶瓷展览活动,在一线城市机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建立景德镇陶瓷旗舰店,展示陶瓷精品,弘扬优秀陶瓷文化。每年邀请组织民营企业积极参加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等活动,加强陶瓷文化交流,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开展共赢合作。 发挥联系广泛优势,赋能陶瓷贸易繁荣。陶博城是国家试验区建设的标杆性项目,是发展陶瓷贸易的主平台、主阵地、主战场。景德镇市工商联主动服务陶博城建设,在陶博城招商上担当作为,向直属商协会、常执委发出招商倡议书,并组织干部赶赴宜兴、南京等地开展招商,共签约企业43家。指导景德镇陶瓷商会在陶博城成立陶瓷分会,为陶博城商户提供了一个联络感情、交流信息、反映意愿、维护权益的平台,为陶博城的繁荣发展保驾护航。2023年,陶博城实现满铺开业,入驻陶瓷行业商户600余户。为切实宣传好、推介好陶博城,充分发挥“联”的优势,先后组织20余批次全国各地来景考察交流的工商联及企业家到陶博城参观,让更多人了解陶博城,助力景德镇陶瓷贸易。 发挥行业自律优势,驱动陶瓷产业升级。着力做好服务文章,推动陶瓷产业“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端到高端、从分散到集中”的高质量发展。作为陶瓷协会主管部门,市工商联充分发挥指导、服务职能,推动陶瓷协会更好发挥职能,做优行业自律文章,助力景德镇陶瓷产业规范发展。2024年5月1日起施行的《“景德镇制”陶瓷保护条例》规定由景德镇陶瓷协会授权使用“景德镇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陶瓷产品。聚焦大力发展先进陶瓷的产业主攻方向,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推动成立景德镇市先进陶瓷商会,开启了景德镇市先进陶瓷行业交流合作的新篇章。根据市委关于加强陶瓷创意设计的部署,积极开展筹建市陶瓷创意设计协会,整合院校、企业、社会等行业资源,有力支撑和促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组织赴深圳、泉州、宜兴、德化等地开展“双招双引”活动,以商招商、以企引企,助力全市陶瓷产业招商。成立瓷配综合党委,探索把党组织建在瓷配行业上、党员凝聚在瓷配行业上、党建作用发挥在瓷配行业上,推进党建工作与陶瓷配套行业同频共振、融合发展,打造景德镇“陶瓷经济”生态圈。 发挥凝心聚力优势,优化提升旅游形象。近年来,景德镇文旅频频火热出圈,在全国出游热力图中,景德镇位列热门旅游目的地第三名。在旅游市场火爆的同时,在住宿、出行等方面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围绕住宿贵、出行难等问题,市工商联发挥凝心聚力优势,引导商协会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共同维护景德镇城市形象。发出《展示民营企业良好形象提升游客满意度倡议书》,引导民营企业诚实守信经营、热情文明服务、积极宣传代言。成立景德镇市住宿行业协会,引导会员单位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在重大节假日、大型活动期间,积极践行诚信经营理念,自觉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在节假日期间,成立“爱瓷行”志愿服务团“窑火红”瓷都民企车队,免费为来景游客提供出行服务,缓解游客出行压力、提升旅游体验,进一步增强游客对景德镇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发挥政府助手作用,聚力厚植营商沃土。景德镇市把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护航国家试验区建设。市工商联紧扣“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强化服务举措,扎实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和服务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思想政治引领,深入开展全市民营经济人士“井冈红”理想信念教育活动,设立5个市级理想信念教育基地,2024年教育培训2000余人次。制定印发《关于民营企业清廉建设的实施方案(试行)》,建立市领导与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列名联谊交友、与市直商会挂点联系制度,打造亲清工作室等平台,设立红十军建军旧址等清廉教育场所和都昌商会等若干清廉示范点,初步形成“明如镜、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的瓷都民企清廉建设品牌。扎实开展“企业服务日”走访活动,定期深入企业帮助纾困解难、落实政策,高质高效开展维权、政策、金融、用工等服务,让企业安心经营、放心发展,企业营商环境满意度全面提升,助力景德镇营商环境跃居全省第一档次。 (作者系江西省景德镇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