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4-28
2025-04-28 第02版:二版 【字体】大 |默认 |
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发布

清单越缩越短,市场越放越活

作者: ■本报记者祝凤岚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764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三部门联合公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5年版)》(简称《清单(2025年版)》),清单事项数量进一步缩减,市场准入限制进一步放宽。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在解读该清单时表示,根据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要求,清单之外领域,各类经营主体都可以依法平等进入,即“非禁即入”,这是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最核心的要求。“非禁即入”模式下,最直接获益者是民营企业,随着清单落地实施,民营企业准入将持续畅通,民营企业活力和信心将进一步激发。
    降低准入门槛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指以清单形式将我国境内禁止和经政府许可才能够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汇总列出,各级政府依法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之外,各类经营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
    自2018年我国首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来,至今已经过4次修订。此次《清单(2025年版)》坚持该减的坚决减、该增的合理增,事项数量由2022年版的117项缩减至106项,事项下全国性具体管理措施由486条缩减至469条,地方性管理措施由36条缩减至20条。
    从内容上看,《清单(2025年版)》的一大特点是降低准入门槛。一批全国性措施直接删除,如公章刻制业由许可制改为备案制。一批全国性措施部分放开,如取消电视剧制作单位设立、药品批发零售企业筹建、增值税发票印制等管理措施。一批地方性措施取消,如取消地方设立的船舶设计修造、酒类生产经营、权益类大宗商品交易等管理措施,实施全国统一的准入方式。
    另一方面是规范重点领域准入。纳入新业态新领域管理措施,比如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核发(微型无人驾驶航空器除外)”等纳入清单。强化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比如明确非金融机构不得违法使用“期货公司”字样等。
“非禁即入”清除准入壁垒
    据了解,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三部门在公布《清单(2025年版)》同时,还将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积极破除各种形式的市场准入壁垒,累计已向社会公开通报7期115个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典型案例,有力保障经营主体的市场准入权利。“一些领域壁垒破除后,企业投资的‘心气儿’上来了,‘百花齐放’的竞争活力得以涌现,市场供给提质升级,供需两旺的‘热乎劲’十分可喜。”
    但也要承认,清单之外仍有一些堵点卡点尚未消除,还没有完全做到“非禁即入”落地生根。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开展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目的是要进一步大力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建立健全线索归集、核实整改、案例通报等长效机制,让“非禁即入”落地生根,营造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为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最直接获益者是民营企业
    今年以来,民营企业发展受到广泛关注,《清单(2025年版)》也十分重视激发民营企业活力、提振投资信心。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非禁即入”的管理模式下,最直接的获益者是民营企业。清单事项持续缩减,一批领域准入限制放开或准入环节精简,最直接的惠及者也是民营企业。
    具体来讲,我国近年来深入推进清单落地实施,畅通民营企业准入、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在能源、铁路、通信等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领域进一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市场“门槛”不断降低,市场环境更加公平,对激发民企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起到积极作用。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截至2025年1月底,全国登记在册民营企业数量为5670.7万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企业为42万家,占比92%以上,已成为我国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随着市场准入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清单事项持续缩减,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民营企业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实施,能够为民营企业提供宽松的竞争环境,让广大民营企业有机会“准入”、有意愿“想入”、有规则“融入”到市场经济建设中来,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