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4-24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三十而立刚“起步”,百年民企路更长 |
——记陕西龙华集团原董事长、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孙家岔龙华矿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高杰 |
作者:
■刘可陈立颖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917 |
|
|
|
|
|
|
总资产161.53亿元、历年累计上缴税费173.51亿元、提供固定就业岗位2367个——这是陕西龙华集团在2024年经济大考中交出的基本盘答卷。这家已经走过30年的民营企业,因能源而生,改制而活,用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全国混合所有制企业样板,又因企业的“众”字文化和朴素情怀,开启和带动当地产业振兴新篇章。 “我们要建设‘百年龙华’,如同一幅现代版清明上河图,让股东子女有分红、职工子女有就业,地方有税收,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幼有所养,老有所依,大家都能在这里安居乐业。”陕西省神木市工商联副主席、陕西龙华集团原董事长、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孙家岔龙华矿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高杰如是说。 成长:筚路蓝缕苦战多 陕西龙华集团,前身是1994年成立的神木县燕家塔电厂,1998年改制成职工持股的股份制企业。陕西龙华集团的发展史是改革开放的一个时代缩影,而高杰的成长史,贯穿了整个企业的发展。 高杰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陕西神木县沙峁镇,家里6个孩子,高杰排行第三。那个年代的神木,离创造出“陕北黑悟空神话”还远,两个大点的哥哥每天都在辛苦给大队喂牛背草干活挣工分。 学生时代的高杰展现出对数字十分敏感的天赋,也是家里唯一在读书的孩子。从小学到初中,高杰都在老家村子里上学。初中住校,17个人挤一张大通铺,晚躺下的人没有好位置,连翻个身都困难。人多也有好处,夜里滴水成冰,17个孩子互相挤靠,全靠相互的体温熬过陕北漫长的寒冬。 所以当高杰以优异成绩考上县城里的高中,窑洞宿舍从一张大通铺17个人换到2张大通铺10个人,学校还有热水洗漱火炉取暖时,他感到“条件好多了”。只是不时要龇牙咧嘴挑破脚底的水泡——从沙峁镇的村子到县城里的高中,60公里沟壑纵横的土路,高杰是靠一双脚走了3年——每到放假,早上6点出发晚上六七点到,一趟要整整12个小时。中间停下来掬一捧路边的河水,吃一个干饼。运气好时搭一趟手扶拖拉机,却并不比走路舒服多少,泥泞坑洼的土路,突突突一路下来颠得他五脏六腑七荤八素,下车先得吐半天。 “那会在重点班,早上5点起床,教室里点一根蜡烛看书,蜡烛灭了出校门跑2个5公里锻炼身体,回来洗漱出操上课,半年15元钱生活费,成绩在班里第三名到第七名,给了个保送名额去上陕西师范大学,最后种种原因没去,后来考上陕西财经学院,学会计专业。”高杰说,“那会不懂报专业,就觉得会计是跟数学相关,我对数字敏感,几十年前的数据能张口说出来,电话号码以前不用存名字,都能记清楚是谁的。” 苦难也能铸辉煌。后来,财会出身的高杰,大学毕业后,辗转从土地局到国营煤矿,最终到神木县燕家塔电厂筹备组。在这个未来会被叫作陕西龙华集团的地方,年轻的高杰并不知道,他往后的青春和一生最好的光阴都会和这个企业深度绑定,经历创业和成长;也不会想到,会计出身的他,会一步步从财务科走到企业的掌舵者,一肩挑起董事长和党委书记;更不会知道,他和企业将共同经历时代浪潮的洗礼。 创新:“民营机制,国有品质” 高杰参与和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混改,带领企业最终形成了陕西龙华集团目前以煤炭为主体,煤化工和新能源为两翼,现代物流、现代服务、生态农业为支撑的“一体两翼三保障”产业格局。 在能源行业圈里,作为民营企业的陕西龙华集团,绝对是个“另类”。同行都知道,陕西龙华集团和其他能源企业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高杰在用“大财务”的思路管理企业。 “我是学财务的,财务专业出身的管理者,懂得不钻牛角尖,企业管理是用全局观念平衡人财物等所有资源,进行充分的统筹调度,如果眼界胸怀格局放不大,企业管理就做不好;反过来讲,一旦突破了这个瓶颈,财务的专业背景,就将成为企业管理的利器。”高杰传授着他的经验,“比如,如果懂财务报表,看一眼你就会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成竹在胸。报表一看,你就知道这个月哪个项目成本高了,高的源头在哪里。然后从根子上能找到它的原因,这就便于制定相应措施来控制它。学会计专业的做管理,最大好处就是能统筹驾驭管理背后的逻辑,知道企业的‘病根’在哪里,然后有针对性地出台有效制度和措施。有些企业制度出台那么多,针对性不强,泛泛而谈,落不了地。” 在高杰的专业管理模式下,陕西龙华集团逐渐形成企业独有的“极限成本管理工作法”“全面预算管理体系”“90123安全目标管理法”;创立“九融九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工作体系等一批行业先进的管理体系和模式。 其中,高杰参与的和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的混改,迄今都是全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样板经验。“很多民营企业和国企合作改制,要么改着改着把自己改没了,要么就是没有达到双方合作的预期。为什么?就是因为没形成真正的合力,就跟齿轮没卡好一样,双方的优势力量没凝聚起来。底层逻辑一个是按章程办事,另一个,就是领导团队必须有格局和胸怀。”高杰介绍,陕西龙华集团用了2年时间,把企业的股权结构重新构建确权后,在2006年,开启集团公司旗下孙家岔龙华煤矿项目和陕煤集团的混改合作,通过一年多谈判,于2007年1月份签订了合作协议,合作之后双方抽调精兵强将组成龙华矿业公司。 “我们充分吸取陕煤集团在管理技术、资金以及品牌多方面优势,同时也借鉴保留了民营企业决策反应快速等方面的灵活机制,创新形成了符合龙华矿业的现代化企业发展路径和管理模式,经过近20年的经验总结,最终形成了今天‘民营机制,国有品质’的特色经验。来学习的比较多,也算给其他有混改企业的地市提供了一种参考思路。”高杰说。 创造:服务家乡筑百年民企 陕西榆林地区作为国家能源基地,被称为“中国的科威特”。近些年工业化的成绩有目共睹,仅神木市一个全国百强县,便贡献2502.61亿元GDP。陕西龙华集团作为链条上的获益企业,近两年深度参与到当地“以工振农”的乡村振兴版图中。 “杨家将在这里为国戍边,陕甘宁根据地在这里留下故事。陕北的红色血脉和乡村的广袤土地赋予神木‘忠勇、创新、包容、共享’的城市精神。我们很多人都出身农村家庭,对家乡和土地的感情要比很多地方更加深刻。所以陕西龙华集团第一批响应党委、政府号召把产业投向农村,在神木市沙峁镇石角塔村成立龙华振兴生态农业公司,我们流转1000余亩‘撂荒地’,整合复垦为高标准农田,其中750亩大田、20座阳光大棚、29座温室大棚已投产。村民一方面实现流转土地‘得租金’,一方面可以就近打工‘挣薪金’,农民实现‘双增收’同时,企业员工也吃上新鲜健康绿色的农产品,我们的农业公司去年产出农副产品240万斤,充实了公司职工食堂。我们给员工几乎每天都发免费的新鲜蔬菜带回家,每周都发自己养殖场的土鸡蛋,这是大家都觉得最有获得感的一个业务板块。”高杰笑着说。 “陕西龙华集团如今已经平稳接棒到下一任掌门人手中。我们不是家族企业却是本土家乡企业,我们是民营企业但心中有家国,始终相信忠勇家乡才能做百年民企。我希望龙华的接力棒能一直跑下去,龙腾盛世,续百年华章。企业30年,刚起步,有的是希望。”高杰如是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