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4-24
2025-04-24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电梯业“精度革命”推动行业标准化

作者: ■本报记者姜虹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123

    在成都市金牛区一处老旧社区电梯加装现场,一台书本大小的银色检测设备正贴近导轨表面,绿色激光扫过的瞬间,平板电脑即刻显示数据:“直线度误差0.18毫米,符合国标。”这个看似寻常的工作场景,实则需要两项国家发明专利作为支撑。这两项专利是由蒂升电梯(中国)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总工程师刘刚带队研发的“电梯导轨直线度测量装置”和“一种高效测量电梯导轨直线度的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据了解,电梯导轨作为轿厢运行的关键轨道,其直线度偏差直接关系到电梯运行安全。以往,传统检测依赖技术人员使用水平仪、直尺等工具反复校验,不仅耗时耗力,且易受温湿度、振动等环境因素干扰。“我们的技术关键在于把主观经验转化为客观数据。”刘刚介绍道,团队创新性地将激光干涉技术与AI补偿算法结合,通过闭环控制系统实现动态检测,测量精度达0.2毫米,较行业标准提升60%。
    在常州万固电梯有限公司生产基地,“电梯导轨直线度测量装置”已深度嵌入生产线。记者在现场看到,技术人员单人操作设备,短短5分钟就能完成过去需要3人协同作业的检测流程。“以前人工检测时,产品合格率波动明显,现在稳定保持在99.5%以上。”该公司总经理张福兵表示,采用这项技术后,产品合格率大幅提升,助力企业接连中标多个高端商业综合体项目。
    而在民生工程领域,四川天府汇丰机电引进了“一种高效测量电梯导轨直线度的装置及其测量方法”,将其运用到四川省100余个老旧小区的电梯加装项目中。面对狭窄井道、异形结构等复杂工况,该技术凭借模块化设计,实现设备快速拆装,其多维度补偿算法还能自动校正现场干扰。
    “这就是老旧小区急需的技术方案。”四川天府汇丰机电董事长李卫国在金牛区改造项目现场表示,传统检测设备在狭窄井道施展不开,而新技术配备的便携式装置搭配AI分析软件,不仅能保证0.2毫米的测量精度,还能同步生成三维模拟报告。
    这两项技术的协同效应逐渐凸显。在成都某智能工厂,实时检测数据已与数控加工系统直接相连,已形成“测量、修正”闭环,导轨生产效率提升15%。
    “这些技术的价值在于将经验判断转化成量化标准。”四川省特种设备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江海表示:“刘刚及其团队不仅攻克了温湿度干扰的技术难关,更建立了一套可复制的测量体系,对推动行业标准化具有重大意义。这两项技术不只是单纯的技术突破,更是构建了行业质量管控的新范式。特别是在旧改项目和超高层建筑领域,其社会效益已超越经济效益。”
    面对行业内外的赞誉,刘刚始终保持技术人员的清醒:“所有创新都应围绕安全与效率这两个维度展开。”据他透露,团队正将相关技术与工业物联网融合,在研发导轨寿命预测系统上下功夫。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