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4-21
2025-04-21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存款利率下调:多重影响与应对之策

作者: ■杨奎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801

    4月以来,我国银行业掀起新一轮存款利率调整潮,中小银行纷纷密集下调中长期存款利率,降幅在5个基点至170个基点不等,不少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已跌破2%。曾经被视为稳健收益象征的定期存款,在市场利率持续下行的大背景下,2%以上利率的产品正逐渐成为“限量版”。这一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值得深入剖析。
    银行主动调降存款利率,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压降负债成本。近年来,银行净息差持续承压,截至2024年第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2%,较第三季度下降1个基点,较2023年第四季度下降17个基点。3月21日至4月2日,六大行陆续召开2024年度业绩发布会,多家银行高管均提及息差压力。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表示,考虑到2025年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央行适时降准降息的预期,2025年LPR还有下行空间,总体判断2025年NIM(净息差)仍将承压,只是总体幅度小于2024年;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也预计2025年银行业息差仍然具有下行压力,LPR下行以及存量按揭贷款利率政策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给银行带来压力。在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的大环境下,商业银行息差收窄压力巨大,下调存款利率成为银行减缓息差缩窄压力、维持自身稳健经营的选择。
    对于广大储户而言,存款利率下降意味着利息收益直接减少。长期以来,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居民将银行存款作为主要的理财方式,看重的就是其稳定的收益和较低的风险。如今,存款利率持续走低,老年储户和风险偏好极低的投资者受到的冲击较大,他们的实际收益降低,这可能导致部分储户的储蓄意愿下降。但储蓄意愿的改变并非一蹴而就,传统的储蓄观念以及对资金安全性的高度重视,使得很多储户即便面对低利率,也难以在短期内迅速调整理财方式。
    存款利率下降有着复杂而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存款利率下降降低了储蓄的吸引力,理论上人们可能会减少储蓄,转而增加消费或者寻求其他更高收益的投资渠道,从而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资金流动,推动经济增长。例如,在低利率环境下,房贷利率也会相应降低,这将刺激房地产市场需求,带动相关建筑业、家居业等产业链发展。同时,低利率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有利于企业扩张和盈利,从而推动股市上涨。另一方面,长期低存款利率意味着贷款利率也低、贷款较多,当市场上资金过剩,货币供应增加,可能会导致物价上涨。此外,低利率还可能导致资金过度流入某些行业,如房地产、股市等,产生泡沫风险。
    面对存款利率持续下行的现状,无论是储户、银行还是政策制定者,都需要积极应对。对于储户来说,要转变传统单一的理财观念,学会根据自身风险偏好、投资目标和财务状况进行多元化资产配置。风险承受能力较低但又不满足于目前存款低收益的储户,可以适当增加债券基金的配置比例。债券基金通常具有相对稳定的收益,并且风险相对较低。而对于风险承受能力稍高的储户,可以考虑配置一定比例的股票基金,但需要注意股票基金风险较高,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确定投资比例。此外,还可以关注一些固定收益类的理财产品,如银行的结构化理财产品等,但在选择时要仔细了解产品的投资标的、风险等级等相关信息。同时,资产配置并非一劳永逸,储户还应该持续学习金融知识,关注市场动态和宏观经济形势,以便及时调整投资策略。
    银行在降低存款利率的同时,应进一步优化业务结构。除了继续巩固传统存贷业务,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拓展中间业务。例如,提升财富管理服务水平,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资产配置方案和投资建议;加强信用卡业务、代收代付、资金托管等中间业务的发展,增加非利息收入来源,减少对存款利息收入的依赖。同时,银行还应注重提升服务质量,通过提高服务效率、优化服务体验等方式,增强客户粘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政策制定部门则要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在维持金融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之间寻求平衡。一方面,要继续实施稳健且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市场利率平稳下行,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助力企业发展,推动经济复苏;另一方面,要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市场秩序,防止资金脱实向虚,避免因利率下降引发的资金过度流入高风险领域,滋生金融泡沫。同时,要注重通过财政政策等其他宏观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例如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民生领域等的财政投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为经济增长提供持续动力。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