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4-21 第02版:二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一季度我国工业经济开局良好 |
|
|
|
|
|
|
日前,在国新办举行的经济数据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介绍,2025年一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态势良好,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为完成全年经济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 "一季度工业经济总体实现良好开局,切实发挥了稳定宏观经济'压舱石'的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表示。 谢少锋介绍,一季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其中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同比分别提高1.9个和0.5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工业品出口保持韧性,出口额同比增长6.9%,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增长8.7%。企业转型发展提速,食品、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技术改造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经营主体持续壮大,截至2月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较上年底增加0.7万户。 装备制造业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一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长10.9%,拉动整体工业生产增长3.5个百分点。在"两重""两新"等政策支持下,电子、汽车、电气机械器材行业增加值实现10%以上增长。原材料制造业效益明显改善,前两月利润同比增长15.3%,其中有色金属行业利润增幅超20%。消费品制造业的增加值平稳增长,在节日效应和市场刚需带动下,农副食品、纺织等行业生产加快,化纤织造及印染精加工等行业增速超10%。 31个省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部实现正增长,浙江、福建、江苏、山东等多个工业大省增速超8%;湖北、河南等工业大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实现两位数增幅。烟台、大连等工业大市工业增速实现两位数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外部环境变化给中小企业带来不小挑战的背景下,一季度中小企业发展韧性十足。谢少锋介绍,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企业生产积极性增强,经营效益平稳增长,展现了中小企业的发展韧性和活力。 将发布新一轮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行动方案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季度,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明显。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介绍,"一季度,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高于同期工业增加值增速5个百分点。1-2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收入18965亿元,同比增长9.9%,保持平稳增长;软件业利润总额2328亿元,同比增长10.7%。" 在补贴政策、AI终端等拉动下,消费者对电子产品的消费热情走高,带动电子整机生产和销售加快。一季度电子计算机整机产量8532.2万台,同比增长9.6%;电视机出货总量达884万台,同比增长4.7%,连续两个季度正增长;1-2月5G手机出货量4161.9万部,同比增长7.6%,国产品牌手机受消费者青睐,出货量占比85%。整机销售热潮带动了上游电子元器件产量小幅增长,一季度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产量分别同比增长6%和3.5%。 与此同时,各地纷纷抓住"两重""两新"政策契机,积极推动相关项目建设,上海、广东等地一批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项目稳步推进。一季度,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5%,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3个百分点。 谢存表示,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坚持技术驱动、应用牵引,继续强化优质电子信息软硬件供给,加快制定并发布新一轮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行动方案,持之以恒推进软硬件技术攻关,加强消费电子典型应用案例和试点示范优秀成果宣传推广,推动更多APP上架鸿蒙应用商店,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引导耐心资本支持人工智能行业龙头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随着最近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火爆出圈,人工智能正成为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力量。 "制造业作为人工智能技术产品落地应用的重要领域,近年来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速,成效突出。"谢少锋表示,在产业基础方面,我国已形成覆盖基础层、框架层、模型层、应用层的完整产业体系。算力规模居全球的前列,建成钢铁、煤炭等高质量行业数据集,培育出一批竞争力强的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国产大模型登顶全球主流开源社区下载量榜单,创造了"中国速度"。 在产品装备方面,国产厂商研发的AI手机、AI电脑、AI眼镜等智能产品已超百款,实现了"智"变升级。谢少锋介绍,人形机器人主流产品已经实现"站得住、走得稳、跑得快",正加快从"舞台上动起来"向"工厂里用起来"转变,既能演杂技、扭秧歌,也能搬重物、拧螺丝,在制造场景加快落地,例如辅助汽车生产线装备作业、助力智能分拣搬运等。 在应用赋能方面,大模型在电子、原材料、消费品等行业加快落地,在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环节得到应用。谢少锋谈到,北京一家平板显示企业利用大模型一键生成排产计划,产线排产的时间降低了75%;沈阳一家电子设备制造企业借助大模型推动工艺设计自动化,带动生产效率提升40%。 在产业生态方面,谢少锋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部省协同推进11个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央地共建了具身智能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制造业创新中心,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促进产融合作,联合财政部设立了600亿元规模的国家人工智能基金,加快布局投资项目。强化标准引领,印发《国家人工智能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累计制定40余项行业关键标准和10余项国际标准。着力培育市场主体,目前已累计培育400余家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规模广泛应用。谢少锋表示,下一步,将加强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大模型的研发布局,加快建设工业领域高质量数据集,夯实基础底座,推动"智能产业化"。推动制造业全流程、重点行业、重点产品智能升级,加快下一步超级智能终端的产业化、商业化进程。同时,引导耐心资本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振消费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消费品工业占全部工业比重超过1/4,是工业平稳运行的重要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介绍,今年一季度,规上消费品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较去年全年提升0.7个百分点。1-2月规上消费品工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较去年全年提升0.1个百分点,行业发展态势整体稳中向好。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打造中国消费名品方阵"。陶青介绍,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期发布了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包括93个企业品牌和43个区域品牌。 陶青表示,后续,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着重抓好"三升": 供给端促进产业升级,发布实施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重点项目,系统开展中国消费名品方阵建设,组织举办消费名品大会,以优质供给引领和创造消费需求。 消费端促进市场升质,加力扩围消费品"以旧换新",持续发布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推荐"人工智能+消费"典型案例,积极打造提振消费新模式新场景,有效促进消费市场提质扩容。 环境端促进消费升温,组织开展消费名品全国行、纺织服装"优供给促升级""吃货季"等促消费活动,协同有关部门加强产品质量监管,着力营造良好市场消费环境。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