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4-16
2025-04-16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促进健康消费 发展大健康产业

作者: ■何翠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637

    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2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的《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提升健康饮食消费水平、优化特殊食品市场供给、丰富健身运动消费场景、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产业、增强银发市场服务能力等10方面重点任务。
    近年来,我国居民健康意识明显增强,健康消费渐渐成为新型消费市场的新潮流,如年轻人购物车里健康类产品增多、偏爱“轻养生”。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健康产业消费趋势发展报告》显示,随着“健康中国”战略不断推进,健康产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4年中国大健康产业总收入规模达到9万亿元,相较于2021年8万亿元的总额实现显著跃升。
    就细分市场而言,据《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腕戴设备出货量达到了4576万台,同比增长高达21%。笔者认为,健康消费兴起的背景与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年轻化、亚健康问题普遍等是当前现实的健康消费需求;其二,温饱解决,健康意识增强,从发达国家经验看,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发展水平提升,发展健康产业及消费,满足人们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对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其三,年轻群体比老一辈更早意识到健康管理,如饮食健康、身心健康等的重要性,年轻群体健康消费兴起;其四,科技的发展以及在健康领域的运用,优质健康管理产品的供给不断增多,也激发了人们的健康消费需求;其五,政策支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30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达到16万亿元。
    资料显示,25岁至40岁人群正成为健康消费主力,占比达39%,远超占比为31%的51岁以上消费群体;年轻群体注重“治未病”,偏好轻食、运动监测、睡眠管理等精细化健康管理方式。中国青年报调查研究中心调查显示,78.2%的受访青年为健康产品付过费,运动健身和中式养生是受访青年更乐意付费的类型。具体来看,56.2%的受访青年会购买运动服、运动器材,51.1%的受访青年会为室内外各类运动付费,50.2%的受访青年会为药膳、养生火锅、中药茶饮等食品买单,42.2%的受访青年会尝试艾灸拔罐等中医药理疗。
    以往健康消费主要集中在疾病治疗,如今其范畴已显著拓宽,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正由单一的医疗服务需求向多元化需求转变。从“治已病”到“治未病”,是社会发展转型以及消费升级需求的缩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4年,我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从1045元增至2547元,人们健康消费正从“选择性消费”演变为“刚需消费”。
    当前,健康消费市场规模不断增长、业态不断创新,健康消费正引领着大健康产业新潮流。健康消费不仅包含了日常保健、疾病预防、治疗后的康复护理,还延伸至身体形象管理以及心理健康、食品健康、环境健康,以及体育健身、养身健康文化旅游等多元业态,带动整个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方案》指出,明确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开展有机食品认证有效性抽查;完善保健食品事前审评和事后评价机制,加大保健食品、“一老一小”等领域价格违法打击力度;支持地方建设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全民健身中心、社会足球场等场地设施;深入实施“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跟着赛事去旅行”“户外运动活力山水”等行动;支持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研发适老化产品用品;加快建设康复医院、护理院、安宁疗护机构等。健康消费正不断拓展大健康产业的内容,也引领了投资的方向。
    尽管当前青年中年群体成为引领健康消费新业态的主流,但银发健康需求仍然值得关注。从人口结构上看,中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近3亿,预计这一数字在2035年前后将突破4亿,老年护理服务等健康消费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
    还应注意到,目前健康消费也存在盲目跟风问题,与此同时,健康行业、健康产品的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宣传内容规范化管理等也亟待进一步完善。更为重要的是,应引导健康消费成为绿色消费之风潮。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