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4-10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湖南申亿精密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昆湘: |
做一颗永不松动的“螺丝钉” |
|
作者:
■章勇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921 |
|
|
|
|
|
|
在中国制造业版图上,湖南申亿精密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申亿精密”)的产品,如同一颗永不松动的“螺丝钉”,以技术创新与产业担当,支撑起大国重器的筋骨。 从租用厂房、使用二手设备的创业初期,到成为国内紧固件领域唯一具备研发、生产、检测、认证全链条能力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经理刘昆湘及团队用30年诠释“工匠精神”与“产业报国”的深刻内涵。她的故事里,有国产替代的突围史,更有中国基础工业从“跟跑”到“领跑”的缩影。 以“螺丝钉精神”打破技术垄断 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的刘昆湘,一直致力于机械行业的研发与制造。她深刻认识到:“工业强国的根基不在摩天大楼,而在每一颗螺丝钉。” 2007年,工程机械行业在湖南崛起,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企业急需高质量紧固件配套。刘昆湘敏锐察觉到这一机遇,创立湖南申亿五金标准件有限公司(申亿精密前身)。 创业初期,她带着技术团队在租来的厂房里,用二手设备为工程机械企业提供定制化紧固件。 为攻克高端紧固件依赖进口难题,她赴德国、日本考察,发现国外企业用冷镦技术实现高精度,而国内还停留在热镦工艺阶段。刘昆湘深感被国外企业“卡脖子”,她立志“做大国重器上永不松动的‘螺丝钉’”。 彼时,国内传统热镦工艺能耗高、精度低,而冷镦技术被国际巨头垄断。2010年,申亿精密迎来关键转折,当时三一重工研发全球最大吨位履带起重机,急需耐高压、抗疲劳的回转支承螺栓,而回转支承螺栓的关键是冷镦技术。刘昆湘与团队对冷镦技术展开攻关,她带领团队连续三个月吃住在车间,通过改进热处理工艺和材料配比,研发出性能超越进口件的螺栓。经三一重工试用后,该技术完全可以替代国外企业技术。这一突破奠定其在行业内的技术话语权。 2012年,刘昆湘决定乘势而上,组建10余人的技术团队,耗时7个月研发出第四代冷镦模具,将单件重量从2200克提升至5000克,材料利用率提高8%,每分钟可生产45个大号螺栓,彻底打破国外技术壁垒。申亿精密全球首台850吨多工位冷镦机投产时,德国工程师惊叹:“中国企业打破了我们的技术垄断。” 2020年,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基础上,刘昆湘及团队启动申亿精密智慧工厂建设,并实现两大突破:首先,是智能化生产,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控生产数据,产品不良率从3%降至0.5%;其次,是绿色制造,太阳能光伏发电覆盖30%能耗,余热回收系统年节约成本200万元。 经过多年不懈探索和自主研发,申亿精密已实现工程机械驱动轮、回转支承、安全锁销等关键部位的关键核心紧固件100%进口件替代,本地配套率达90%以上。 做一颗永不松动的“螺丝钉” 在位于长沙市雨花区的申亿精密智慧工厂墙上,有一句醒目的大红标语“做大国重器上永不松动的‘螺丝钉’”,这彰显刘昆湘创办申亿精密的初心与使命。 螺钉、螺栓、螺帽等紧固件,素有“工业之盐”美誉。刘昆湘表示:“螺钉、螺栓、螺帽等是工业基础的基础。作为连接件,所有大型设备都依靠其连接组合,是设备连接组合的关键零件,而关键零件的关键就在于永不松动。”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永不松动”? 近期,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湖南中机申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获得一项名为“横向振动机工件更换升降装置”的专利,这正是申亿精密深耕“永不松动技术”的生动体现。 “没有检测能力,就谈不上永不松动。”刘昆湘谈及中机申亿检测时表示,“一方面,是内生需求驱动,另一方面,我们期望将其打造成中南地区的样本。”在她看来,要在研发环节设计出高性能产品,在制造环节产出质量稳定的产品,检测能力不可或缺,这是把好产品出厂前的最后一道关卡。“起初,我们仅购置了几台设备用于检测。” 2019年,刘昆湘携手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合作共建检验检测平台——中机申亿检测技术平台,并协同国家标准创新基地验证分中心平台,构建起“标准、检测、认证”三位一体机械设备及零部件第三方检测中心。这一举措填补了中南地区部分核心零部件检测项目的空白,为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给予检测研发与标准化支持。特别是其自主研发的金相自动识别系统,检测准确率超过99%,成为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领域的“质量守门员”。 凭借过硬的检测技术,近几年,申亿精密主导修订《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等100余项国家标准,还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让中国技术融入全球产业规则。其推出的嵌入式技术指导与驻场服务模式,深受三一重工、徐工集团等行业巨头赞誉,被称作“制造业的贴身管家”。 刘昆湘介绍,目前,工程机械、汽车、电力、建筑、轨道交通等行业的企业,均可在申亿精密进行检测。 近年来,刘昆湘率领中机申亿检测成为长沙市机械基础零部件中试基地的依托单位,获评“湖南省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荣获湖南省检验检测科学技术奖等。 创新筑牢大国重器根基 一头利落的短发,说话时面带微笑,语速很快,目光坚定,逻辑清晰,在刘昆湘的办公室里,她反复强调“小零件大责任”。 某重点工程,原本计划采用进口螺栓,但因工期问题,交申亿精密研制开发,产品不仅保证了工期,而且完全满足现场严格的技术要求,成本仅为进口件的1/5。 2023年,申亿精密与意大利萨克玛集团合作,引入其高精度冷成型技术,联合开发风电设备用超大型螺栓。 2024年,申亿控股(海南)零部件配套基地签约,打造“标准验证—检测认证—进出口服务”一体化平台,助力中国工程机械出海。 目前,刘昆湘及团队推动成立湖南紧固件产业联盟,联合中南大学、剑桥工业学院等20余家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申亿研究院开发的耐候铆钉、非调质钢等新品,为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提供“隐形支撑”。 “机械专业是永不过时的基架。”刘昆湘表示,申亿精密借助湖南紧固件产业联盟已设立百万助学基金,与高校共建实训基地,推行“传帮带”培养模式。近百名研发人员中,70%为自主培养,形成从设计到检测的全链路人才梯队。 今年,申亿研究院推出“数字孪生”系统,通过模拟极端工况优化产品设计,使研发周期缩短40%。 截至目前,申亿精密已成为全球工程机械零部件供应商100强,产品覆盖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刘昆湘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世界地图,上面标注着申亿精密服务的重大项目:港珠澳大桥、大兴机场、白鹤滩水电站;沙特NEOM新城、阿根廷核电项目、印尼雅万高铁。从8毫米螺丝钉到850吨冷镦机,从长沙雨花经开区到海南自贸港,她以“不变”的技术坚守应对“万变”的市场挑战。刘昆湘及团队以“小零件”的肩膀扛起国家“大责任”的使命担当。 面对成绩,她始终保持清醒:“我们的目标不是做最大,而是做最不可替代。”如今,申亿精密正在研发3D打印紧固件和智能监测螺栓,探索“材料—工艺—服务”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申亿精密正以“永不松动的螺丝钉”精神,以技术创新筑牢大国重器的根基,书写中国制造传奇。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