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4-09 第08版:八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仲景宛西制药: |
建一个基地、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 |
|
|
|
|
|
|
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建设、治理三大水平,全方位推动农业增效、农村增活、农民增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筑牢根基。 在春耕备耕的关键时刻,仲景宛西制药用实际行动书写乡村振兴答卷——满载160吨定制有机肥的乡村振兴服务队开进河南省西峡县太平镇孙树门村山茱萸基地,以产业帮扶推进“万企兴万村”走深走实,展现了龙头企业助力三农发展的责任担当。 “以前总觉得在农村没啥发展前途,一门心思往外跑。现在看到家乡的中药材产业这么兴旺,我就回来扎根了。既能照顾家人,又能挣钱,这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一位回乡创业的小伙子满怀信心地说。 这得益于仲景宛西制药打造的“公司+基地+农户”运营模式。通过免费提供优质种苗、技术和农资等,联合河南省农科院成功培育出“宛红1号”等突破性品种,将传统8-10年的挂果周期缩短至3年,产量实现翻番。目前,已推广至80%以上种植区域。 在太平镇东坪村,药农杨友青谈起自家种植的山茱萸,满怀喜悦地说道:“我家种有四五百棵山茱萸树,每年能赚6万多元哩,这日子啊真是越过越有盼头!” 为夯实产业根基,仲景宛西制药在年均温15℃、年降水900毫米的黄金产区建立全国首个山茱萸种质资源“基因库”,汇聚7个省份特色果型的千亩繁育基地。创新实施“四免一提高”帮扶机制,通过免费供苗、技术培训、农资供应、保底收购和提高溢价收购标准等组合拳,累计带动数十万药农增收致富。 在完善产业链的同时,企业每年投入280万元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投入数百万元打造山茱萸文化展馆、环山观光栈道,构建起“春赏花海秋采药”的农旅融合新模式。基地年接待游客超万人次,入选“全国十佳规范化种植基地”,树立起“万企兴万村”特色文旅新标杆。 作为扎根三农26年的践行者,仲景宛西制药自1998年提出“药材好药才好”理念以来,已在3省6地建成六味地黄丸道地药材基地,始终坚持把田间地头作为制药“第一车间”。 “山茱萸产业不仅是我们的特色产业,更是带动乡亲们致富的重要支柱。”仲景宛西制药工会负责人表示,如今,药农人均年增收突破3万元,曾经的山坳里崛起连片新居。通过构建中药材溯源研学体系、拓展电商直播等新型营销渠道,企业正推动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生动诠释着“建一个基地、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的共赢发展理念。 春风吹拂伏牛山脉,万亩山茱萸随风摇曳。从一粒药材的标准化种植到全产业链开发,从单一的农业生产到三产深度融合,仲景宛西制药产业实践的如椽巨笔,在青山绿水间绘就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这里既跃动着科技赋能的现代脉搏,又延续着道地药材的文化基因;既见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转化,更谱写着企业与农户携手奔富的生动乐章,共同演绎着“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乡村振兴协奏曲。(闫永安林京)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