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3-26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上游矿企业绩亮眼 下游金饰品牌亟待破局 |
飙升的金价带来产业链分化 |
|
作者:
■本报记者祝凤岚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527 |
|
|
|
|
|
|
黄金售价近期再创新高,受国际金价影响,多家金饰品牌售价突破900元/克。 自2024年以来,金价一路“狂飙”,近期正值财报季,多家黄金相关上市公司发布2024年业绩情况。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拥有上游矿产资源的金企业绩普遍亮眼,而主营下游零售业务的金饰企业则业绩承压、亟待破局。 业内人士认为,黄金行业上下游分化现象的产生,是企业在产业链布局方面差异化的体现,产业链完善的企业,更容易把握住此轮金价上涨机遇,实现业绩提升。受国际环境等影响,未来金价仍有较强支撑,企业可着力提高金饰产品附加值,以应对终端需求不足情况。 金价再创新高 自2024年以来,金价始终维持强势上涨态势。 3月19日,国际金价突破3020美元/盎司大关,国内品牌金饰价格同步上涨,多家黄金饰品企业金价突破900元/克。 随后,国际金价维持高位震荡,至3月24日,现货黄金重回3020美元/盎司附近,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9黄金报706.5元/克。 在零售端,3月24日,周六福黄金饰品售价为918元/克,老庙黄金零售价格为913元/克,潮宏基为918元/克。 在金价延续强势的背景下,黄金基金ETF持续吸金。截至3月24日,黄金基金ETF已连续4日净流入额超4亿元。 华源证券研报显示,从央行增储方面看,根据世界黄金协会发布的年度黄金需求趋势报告,2024年全球黄金需求达4974吨,较2023年的4899吨增长1.5%,创下历史新高,主要由各国央行的强劲购买和投资需求的增加所推动,预计2025年央行将继续引领黄金需求,或为金价提供重要支柱。从近期国内数据来看,中国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月末,中国黄金储备为7361万盎司,较1月末增加16万盎司,为连续第四个月增持黄金。 华源证券表示,从金价中期展望来看,黄金交易逻辑已转变为好数据即好消息,任何数据扰动导致的降息预期边际抬升都将利好黄金。长期来看,大国博弈背景下,央行增储将对金价形成强有力支撑,金价上行动能充足。 资源型矿企业绩亮眼 近期,不少黄金相关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业绩情况。值得注意的是,尽管2024年以来金价持续走高,但并非所有黄金企业业绩都随之上涨。 老凤祥2024年度业绩快报显示,去年实现营业收入567.93亿元,同比下降20.50%;实现净利润19.5亿元,同比下降11.9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8.03亿元,同比下降16.34%。 港股上市公司六福集团近期发布的2025财年第三季财报(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显示,该季度整体零售值(含自营店、品牌店及电子商务业务)同比下滑6%。整体零售收入(含自营店及电子商务业务)下滑9%。季内整体同店销售下滑22%,其中,黄金产品同店销售下滑26%。 明牌珠宝业绩预告显示,2024年,公司扣非净利润预计亏损1.4亿元至1.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50.79%至368.71%。 周大生、菜百股份虽尚未发布2024年业绩数据,但从同年三季报来看,两家企业前三季度净利润分别下滑21.95%、6.32%。 而在黄金产业链上游,“矿老板”们却迎来业绩大爆发。 山金国际年报显示,2024年实现营收135.85亿元,同比上涨67.70%;实现净利润21.73亿元,同比上涨52.57%。报告期内,山金国际实现黄金产量8.04吨,同比增长14.69%。 紫金矿业预计,2024年实现净利润32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8.81亿元,同比增长51.5%。 山东黄金在业绩预告中称,黄金价格上行推动了公司利润上升,预计2024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27亿元至32亿元,同比增幅为15.98%至37.46%。 湖南黄金表示,得益于金、锑产品销售价格同比上涨,预计2024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60%至90%。 赤峰黄金发布业绩预告称,预计2024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7.3亿元至18亿元,与上年相比增加9.26亿元到9.96亿元,同比增长115.19%至123.90%。 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向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表示,金价持续拉升要从两方面去看,对零售企业来说,虽然售价随金价上涨而提升,但原材料成本也水涨船高。因此,虽然金价高企,但部分零售企业的财务数据并不好看。另一方面,对于拥有上游矿产的资源型企业来讲,金价上涨是个利好机会。由于金矿以及金矿加工等产业掌握在自己手中,就是从源头上掌握着话语权,金价上涨必然会拉动原材料售价的提升,进而推动业绩上涨。因此,拥有相对完整产业链的企业是本轮金价上行的最大受益者。 金饰产品附加值待提高 差异还体现在消费端的具体产品销售中。伴随金价持续走高,金条与金饰的销售情况大不相同。 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近日走访线下多家金饰品牌门店发现,观望询价的顾客较多,但真正购买的人占比较少,消费者更多关注小克重金饰,且不少消费者向销售人员询问投资金条售价。 一位消费者向记者表示,进店主要是为了了解一下黄金价格,现在的金价太高,没有刚需的话不考虑现在购买黄金饰品。如果一定要买,不如买金条,因为金条基本是按国际金价走,不像饰品有溢价。 而这一现象在统计数据中的反映也十分明显。中国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原料产金377.242吨,比2023年增加2.087吨,同比增长0.56%。同期,黄金消费量985.31吨,同比下降9.58%。其中,黄金首饰销量532.02吨,同比下降24.69%;金条及金币销量373.13吨,同比增长24.54%;工业及其他用金80.16吨,同比下降4.12%。 张毅认为,在消费端,金价提高后,部分消费者参与购买的动力不强,对于销售的拉升没有强劲的促进作用。金饰企业要想抓住这一波机遇,得到比较好的回报,还是要增加黄金饰品的附加值,比如强调黄金饰品的装饰效应及文化属性,这样可能对企业的利润有一定帮助,否则成本水涨船高,利润也会受影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