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3-24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应把用户真实需求作为创新出发点 |
|
作者:
■李富永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043 |
|
|
|
|
|
|
随着我国新能源车的发展,其独特的设计元素逐渐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许多品牌在车门把手上的设计不断创新,隐藏式车门把手的设计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这种设计不仅有助于提升车辆的性能,还能显著提升车辆的外观档次,成为车企吸引消费者的新卖点。然而,关于这类车门把手的设计,却也被车主吐槽为“反人类”:不但使用难度增加,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 与传统出租车不同,网约车的车型五花八门,每个车型的门把手也不同。据报道,在“汽车之家”官网的车型库里筛选,1691个车系的14341款车型中,有253个车系共计1578款车型配备了隐藏电动门把手。不夸张地说,一百款新能源汽车,就有一百种开门方式。从把手位置分类,有车门上的,车窗上的、有圆轴上的;从门把手隐藏程度分类,有传统把手,到半隐藏式,再到外伸隐藏式、内缩隐藏式、手动按压隐藏式,甚至还有全隐藏无门把手式;从操作过程分类,有按钮式,翻盖式、有弹出式、有内扣式、有感应式、有手动按压隐藏式、有电子解锁隐藏式等等。种类之丰富,令人眼花缭乱。 但这方面的设计创新也并非多多益善,有可能会带给乘客麻烦。以往的出租车,只需轻轻一拉,车门即开,如今却要经历“找暗门、摸机关、等电动、防夹手”一系列的“闯关流程”。乘客不能迅速打开门,甚至还可能夹手受伤。若遇险情,后果可怕。这样一来,开车门仿佛变成了密室逃脱测试,没有功夫就难迅速脱身。 笔者由一个小小的门把手联想到,发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产业中的一个错位的价值观,即为技术而技术、为创新而创新,炫技逞能作为优先追求,让用户惊诧的“科技感”作为促销手段等,而用户方便和安全,倒被推向了从属位置。本来,车门把手高度依赖复杂的电子控制系统,在断电或碰撞变形时,会出现车门无法打开的情况,而新能源汽车开门机关位置隐秘、过程复杂,在不熟悉的情况下,很可能会导致安全隐患。去年4月26日,某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在高速路段发生事故,由于电源线及信号线被切断,门把手控制器无法收到弹出信号,最终施救人员破窗拉动机械车门内把手开门才实施营救。 从新能源汽车门把手五花八门奇奇怪怪现象看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标准不统一问题,原因在于许多厂家将这个领域作为竞争手段,应该简单的,偏偏搞复杂。这样的竞争,不是以用户真实需求为出发点的竞争,是内卷式的竞争。这样的状况必须尽快得到制止和扭转。 从新能源汽车领域往四周眺望,可以看到其他产业领域也有这样的问题。可见反内卷式竞争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