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3-19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食品安全投诉激增亟待深度治理 |
|
作者:
■何翠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441 |
|
|
|
|
|
|
近日,黑猫投诉联合微博热点发布《2024年消费者权益保护白皮书》,黑猫投诉通过对2024年277个消费类微博热搜数据盘点,分类汇总出消费者最关注的三类问题:旅游出行纠纷、直播带货乱象、食品安全问题。 目前,该平台涵盖金融支付、购物平台、外卖餐饮、娱乐生活、旅游出行住宿、货运物流、电信服务、教育培训、美妆服饰、汽车汽配、房产家居等各个消费领域。据了解,金融支付行业投诉量最高,占比达24.86%;购物平台投诉量占比19.61%,位列第二;外卖餐饮行业外卖餐饮投诉量占比同比增长30%,投诉排名从2023年的第四位上升至第三位,成为投诉增长最快的领域。 据以上统计数据,2024年外卖餐饮行业投诉量于夏季达到峰值,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与此同时,中消协公布的“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中也显示,在具体商品的投诉分布中,食品投诉量居首位,与2023年相比增幅达33.81%,增速位列第三;与食品安全密切相关的餐饮服务投诉量则位列服务细分领域投诉第三位,同比增长8%。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国民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从“毒奶粉”到“地沟油”,从“假牛肉”到“过期食品”,还有“预制菜”变炒菜、“虫子”奶茶、违规添加剂等食品安全事件屡屡刺痛公众的神经。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一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必须引起关注与警醒。 今年“3·15”爆出不少食品安全问题,如某黄焖鸡米饭后厨乱象、低价假酸奶、火锅乱象等。食安则民安,食品安全投诉激增引发人们对加大食品安全系统性监管力度的期待,这一重要问题亟待深度治理。食品安全治理涉及法律法规、监管体系、技术手段和社会共治等多个层面,构建食品安全系统性治理监管体系并推进严格实施应成为全社会共识。 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明确“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原则,要求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建立追溯体系和自查制度。建立追溯体系,不仅涉及企业,还关涉食品源头治理,如逐步推动透明工厂、透明厨房等食品安全概念,此外还涉及农产品源头治理,即土壤修复、农产品品质管控,如禁用高毒农药、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实施兽用抗菌药减量化行动等。但小作坊模式往往难以监管,笔者认为,不妨学习国外优秀的食品安全监管经验,即食品生产者可实名溯源,既能够以食品生产者的信誉确保品质,从而确保价格的优势,又可以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度、促进消费、改善消费市场环境。 建立追溯体系,提升食品安全监管力度,还需大量的技术支持。如实施区块链溯源,实现肉类、乳制品等重点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追溯;建立食品安全大数据系统;促进快检技术发展,如农贸市场、学校食堂配备便携式检测设备等。比如,欧盟实行“从农场到餐桌”全程监管,建立RASFF(食品和饲料快速预警系统)。 食品安全深度治理,还需加强社会共治。不仅需要完善法律法规、升级监管体系,也需企业自律、加强内部检测,更需行业自律、加强行业引导与监管。此外,还应加强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媒体监督等。据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消息,市场监管总局已开发“全国食品安全举报系统”,将于5月正式上线开通。保护食品安全,人人有责。全新“全国食品安全举报系统”将能够回应人们对食品安全的焦虑。 当前正值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也反映出大众对饮食健康、品质生活的高品质追求。作为重要的民生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亟待深度治理。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