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2-28
2025-02-28 第04版:四版 【字体】大 |默认 |
政策加码“奔赴” 撬动消费增长新空间

财税金融协同发力激活消费潜力

作者: ■本报记者蒋元锐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965

    扩大内需是战略之举,提振消费是重中之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消费需求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计划,还能进一步稳定市场信心。随着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加力扩围,不仅为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优惠,更在推动消费升级、促进绿色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金融作为“春雨”,持续润泽千行百业,也将让消费这驾马车跑得更快、更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动能。
    “以旧换新”激活消费市场
    2025年春节喜庆氛围充斥着城市大街小巷,而商场、影院更是人头攒动。黑龙江市民杨女士成了春节消费市场的典型代表:“用了5年的旧手机终于趁着‘国补’下岗了,新的智能手机不仅价格实惠,功能也更全面。”她兴奋地告诉记者。在政策加码和促销活动叠加的带动下,手机、平板、智能手表三大品类的更新换代潮正在席卷市场。
    在消费者追求健康管理推动下,智能手表市场迎来井喷式增长。截至2月9日,天猫平台的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整体成交环比分别增长超过41%、72%、60%。这一消费热潮背后正是以旧换新政策的“爆发力”。
    “真金白银”的补贴迅速点燃消费热情。据商务部统计,2024年,以旧换新政策共惠及6400多万消费者,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汽车、家电、家装厨卫等产品的销售额超1.3万亿元。
    “以旧换新”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从智能家电到数字产品,从厨卫家装到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家庭抓住这个机会为生活添置新装备。
    据悉,今年补贴政策扩围后,1月20日至2月1日,已有1470.4万名消费者申请1886.7万件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
    政策加力扩围,财政资金提供坚实保障。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中央向地方下达15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各地积极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截至2024年底,1500亿元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已基本使用完毕。今年,中央财政已预下达消费品以旧换新首批资金810亿元。
    财税金融在提振消费和扩大内需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认为,财政政策通过减税降费、增加政府支出等手段,直接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同时,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为消费创造更好的环境。金融政策则通过降低融资成本、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促进消费信贷的发展,激发消费潜力。两者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有效推动消费和内需的扩大。
    王鹏认为,以旧换新、消费补贴政策在提振消费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这些政策通过提供直接的经济激励,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以汽车、家电、数码产品等大宗消费市场为例,这些政策不仅促进旧产品的更新换代,还带动新产品的销售,对消费市场产生明显的拉动作用。此外,这些政策还有助于促进绿色消费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盘古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江瀚告诉记者,金融政策通过创新金融工具和优化金融服务,拓宽了消费信贷渠道,使得居民能够更加便捷地获取资金进行消费,进一步促进内需的扩大。财税金融政策协同作用,不仅促进传统大宗消费市场的增长,还推动冰雪经济、绿色消费等新兴领域的发展,为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
“真金白银”促进服务质量提升
    消费的火热不仅仅得益于补贴政策,更离不开财税金融的精准助攻。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5年九项重点工作任务之首。随后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则强调“要以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在国内大循环中,庞大的内需市场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企业可以在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技术研发能力、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优化供应链管理,从而增强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
    “大力提振消费”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董希淼介绍道,在消费结构的演进过程中,服务消费的比重不断上升,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教育、医疗、文化、旅游、养老等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消费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大力提振消费,能够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强劲的动力支持,推动服务业向专业化、精细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促进服务业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
    “财税金融政策在提振消费和扩大内需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政策协同和创新,可以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推动消费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谈道。他认为,财政政策应更加注重长期性和稳定性,结合短期刺激与长期预期管理,形成稳定的消费预期。通过财政资金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投入,减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财税金融布局对消费市场长期健康发展,我们充满期待。随着财税金融布局的不断完善和优化,我们有理由相信消费市场将迎来更加繁荣、可持续的发展局面。”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建议,针对居民在家居装修、健康养老等方面的消费需求,金融机构不断完善服务。一方面,它们推出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装修贷款、健康保险等,以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还通过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等方式,提高居民的消费体验。此外,金融机构还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推动政策落实和市场拓展,为居民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金融服务。
    专家建议,2025年,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应加快、加大调整优化,各类政策协同发力,形成合力,打好政策“组合拳”,发挥好政策集成效应,努力促进经济恢复回升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稳定市场信心,从根本上提振消费意愿和能力。
    政策“组合拳”提高消费意愿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持续推进和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消费金融行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引擎,消费金融正以创新为驱动,在助力经济增长与优化市场结构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董希淼介绍,进入2025年,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以及市场环境不断优化的双重利好下,消费金融迎来结构性发展机遇。这一机遇不仅体现在市场规模的潜在扩张,更在于消费金融市场结构的深度调整与优化。
    董希淼建议,进一步丰富消费信贷使用场景,特别是要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措施与消费信贷产品有机融合。消费信贷产品的使用场景、便捷程度和良好体验,是消费者选择的重要考量。目前,很多地方推出的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往往只支持单一支付方式。“建议丰富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的支付场景,支持多种支付方式,并加入线上消费贷款、消费分期等产品,以更好地发挥金融杠杆作用,提高消费者扩大消费的意愿和能力。汽车消费、旅游消费等大宗消费场景,也应加快与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机构合作,加快引入多种消费信贷产品。”
    江瀚建议,应逐步将“国补”政策从传统的大宗消费市场扩展到新兴消费领域,如冰雪经济、绿色消费等,以激发新的消费增长点。在财政资金分配上,应更加注重公平性和效率性,加大对中低收入群体的支持力度,提高其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与此同时,还应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管和评估,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和政策的落地实施。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