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2-27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让中小科技企业拥有“慢下来”深耕的底气 |
深圳两会聚焦“人工智能+”生态圈发展 |
作者:
■本报记者胡嘉莉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720 |
|
|
|
|
|
|
随着深圳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开幕,深圳进入两会时间。近500名深圳市政协委员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建言献策、积极履职。人工智能(AI)成为深圳两会上的热议话题。多位委员围绕人工智能发展、应用及人才培养等提出建议,为深圳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贡献智慧。 深圳市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俞大鹏表示,人工智能涉及领域非常多,深圳未来5至10年内一定会“群龙”涌现。 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工商联执委、汉高集团(深圳)有限公司总裁吕海阳代表深圳市工商联发言,建议拥抱“人工智能+”,助力中小企业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他表示,应落实落细《深圳市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若干措施》,引导企业用好用足数亿元“训力券”“语料券”“模型券”等要素供给。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探索投补联动、投贷联动等支持机制,打造耐心资本,当好耐心政府,倡导耐心社会,让中小型科技企业拥有“慢下来”深耕的底气和“快起来”奔跑的能力。 深圳正围绕人工智能产业持续发力。2月23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主题新闻发布会。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市人工智能产业办公室主任林毅表示,深圳将设立100亿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基金,聚焦人工智能软件、硬件、具身智能等方向,投资一批高成长性企业,用百亿基金解决融资难题。 深圳市政协委员钟锋麒认为,深圳在这一时间点召开“打造最好科技创新生态和人才发展环境”主题新闻发布会,是为市场及时注入活力和信心。深圳在打造营商环境上有着丰富的成功案例,作为这场机遇的当事人和见证者,他和他所在的企业将主动拥抱和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大趋势。 深圳市政协委员连樟文用“与时俱进”来形容深圳发布的科创及人才发展新举措。他认为,这些政策切合当下人工智能和相关技术所在发展阶段的关键,是针对企业痛点制定的政策。他表示,深圳还要多给年轻、初创企业更多机会,“机会比资本更重要”。连樟文提出三个“加”建议:加快大语言模型部署,并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资源,推动AI应用场景创新;加快各业务主管部门开放公共数据,面向中小企业和社会力量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加大力度通过开放业务场景,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年轻团队创新创业。 深圳市政协委员刘建伟表示,未来行业的真正王者应是行业大模型,而非简单的搜索或私人化的人工智能应用。行业大模型应是一个完整的、实时在线的、不断精进的生态体系,具有动态、在线、多元、闭环特点。深圳在人工智能发展中有显著优势,企业创新意识强,拥有众多优秀企业。深圳市政府应进一步优化和探讨如何将关键要素摆到更高位置,以推动深圳在人工智能革命中取得更大成功。 深圳市政协委员孟建民建议,政府应该制定出更好、更宽松、更积极的产业政策和人才政策,以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同时,积极促进和整合生态群的发展与合作,形成集群效应,构建人工智能生态圈,让深圳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有生力量。 多个委员结合不同行业就“人工智能+”展开深入探讨。深圳市政协常委、深圳市华因康高通量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盛司潼建议,大力推进AI与生物医药产业融合,为生物制药原研药、高端诊疗器械高质量加速发展提供原始驱动力。他还提出,要多措并举为生物医药新产品进入市场扫清障碍,同时鼓励生物医药器械科研走出去,把成果引进来。 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高锦民建议,用科技赋能传统中医药现代化,大力扶持互联网中医院,让中医AI在防病治病领域造福民众。大力发展科技创新的滋补养生产业,让细胞技术、合成生物技术与中药类保健食品开发形成合力,打造深圳健康产业新模式。 深圳市政协常委夏俊建议,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医领域的应用,构建“AI超级中医医师”。深圳已涌现问止、华佗、盘古等AI大模型,市面上有企业成功研发AI四诊仪、针灸机器人等产品,人工智能技术与中医结合的可行性已从技术上得到验证。他提出,以人工智能、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赋能中医现代化,构建“家庭—社区—医院”三级健康服务体系,打造“低成本、广覆盖、高效精准”医疗模式。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