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2-18
2025-02-18 第04版:四版 【字体】大 |默认 |

汽车圈不要“商战”呼吁更多“点赞”

作者: ■本报记者姜虹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455
    近日,混战的车圈再次迎来互相致敬与点赞,引起强烈关注。
    2月14日,小米汽车宣布其SU7Ultra以2分09秒944的成绩刷新上海国际赛车场量产车圈速纪录,并表示2月底发布见!据了解,该速度超越保时捷Taycan Turbo GT此前保持的2分11秒95纪录。
    没想到,一条普通的新车发布预热,引来保时捷的关注,保时捷中国官方微博转发该消息并写道:“恭喜小米汽车新圈速。此刻,点赞中国制造,也致敬所有心怀梦想的挑战者和探索者。‘生于赛道,迟于公路’是保时捷不变的信条。自356诞生的七十余年来,每次向技术极限的挑战都使我们变得更强大。让我们在下一个‘赛道’再见!”
    很快,网友将这一跨越品牌界限的互动推上热搜,凸显关键词“保时捷格局”,当日阅读量突破2.3亿次。
    面对保时捷的“点赞”,约18分钟后,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发文称,在上海国际赛车场,SU7Ultra圈速超过保时捷Taycan Turbo GT,成为上赛最速量产车。雷军表示:“这是一个欢欣鼓舞的消息。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就超越了保时捷,在我心里,保时捷依然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车,保时捷依然是我们学习的标杆。”
    这句回应,明着是向保时捷致敬与感谢,实则是为自己的产品自豪。网友为雷军的这波营销纷纷竖起大拇指。
    这一来一回,不仅体现了保时捷的格局,更体现出,雷军的谦逊与高级的营销策略。小米汽车收获的是保时捷的认同,保时捷收获的是路人的夸赞,可谓双赢。
    据了解,SU7Ultra预售定价81.49万元,剑指百万元级豪华电动车市场,而雷军提出的“全年销量超1万台”目标,而保时捷Taycan2023年在华销售6128辆的数据。可见,这种“竞合共生”的互动模式或为行业树立新范本。
    其实,这种互相点赞与致敬在汽车圈里已经越来越多。此前,2023年8月,比亚迪在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时,发布过一则短片《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该短片采集了中国汽车行业的重大历史资料和数据,展现中国汽车行业成长的轨迹。视频三分钟,从大型国企到国有控股企业到民营企业没有立场的偏倚。一汽、东风、长安、上汽、奇瑞……悉数被提及,不分伯仲。当时这一举动提升了媒体和消费者对其的好感。
    近年来,随着汽车行业竞争得越发激烈,企业从卷价格、到卷营销。在惨烈的竞争中,部分汽车经销商开始培训“拉踩”竞争对手的销售话术。而汽车圈里的拉踩式营销一直被行业诟病。所谓拉踩式营销,就是通过贬低、攻击竞争对手来提升自己的形象和市场地位。这样的手段容易引发负面舆论,损害行业健康发展。对于车企来说,这种营销方式没准会“偷鸡不成蚀把米”得不偿失。对此,有人认为,从车身、价格、动力等方面进行与竞品的全面对比,能够帮助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产品优劣,无可厚非;但反对方则指出,4S店在与竞品进行对比时,往往有意无意地放大自己的优点,缩小甚至掩盖对方的优点,容易误导消费者。一旦对比数据失真,损害竞争对手的商品声誉。那些采取不良手段的企业也会遭遇反噬,让自身品牌力、公信力大打折扣,最终对自己的品牌形象产生不利影响。
    同样是比亚迪,此前就用20万到500万元的奖励的方式征集线索,反对拉踩式营销,不仅是对线索提供者的鼓励,更是对该行为的震慑。
    业内人士认为,在消费者越来越理性,越来越注重产品技术和产品品质的今天,企业的成功应该建立在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及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上。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