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2-10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舌尖上的安全”需社会共同守护 |
|
作者:
■何翠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340 |
|
|
|
|
|
|
近日,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24)于2月8日正式实施。新国标规定,落葵红、密蒙黄、酸枣色、海萝胶、偶氮甲酰胺等经过调查不再具有工艺必要性的食品添加剂品种,不得在各类食品中使用。罐头类食品中不得使用防腐剂,主要涉及乳酸链球菌素、山梨酸及其钾盐、稳定态二氧化氯等食品添加剂。 如何守住“舌尖上的安全”一直以来都广受关注。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天然物质。使用食品添加剂应遵循“合理使用、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其种类和用量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以保障公众健康。但食品行业中,超剂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或是使用不合法的食品添加剂等现象仍然存在。 据报道,外界关注的此次调整焦点之一在于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将不再允许用于面包、糕点、烘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等部分食品中;同时降低了脱氢乙酸在腌渍的蔬菜中的最大使用量,由原先的1.0g/kg调整为0.3g/kg;着色剂柠檬黄将不再允许在蛋糕夹心上使用等。 近年来,烘焙食品的消费量显著增加,消费者对糕点食品添加剂的关注度也随之提高。有专家表示,脱氢乙酸钠是一种广谱防腐剂,此次调整首先是出于安全性考量,尽管脱氢乙酸钠属于低毒防腐剂,但长期摄入可能带来潜在风险。此次调整也是顺应国际趋势,国际上对脱氢乙酸钠的使用趋于严格。新国标规定,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将不再允许用于面包、糕点、烘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等部分食品中,也呼应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高标准的期待。 此次新国标的实施,将引导食品行业品质与技术不断升级,也顺应了食品行业自然、绿色的消费潮流,同时意味着消费者将会买到更多放心食品。笔者认为,守护“舌尖上的安全”不仅需要良法、严法,需要严格便捷的检测与监督,同时需要食品行业的自律以及对食品行业绿色发展趋势的认知等等。总而言之,“舌尖上的安全”需要社会共同守护。 食品安全检测行业发展迅速,但食品安全检测的便捷与透明仍然与现实需求存在差距。笔者认为,从促进品质消费的角度,食品安全检测的便捷性与透明度都应该不断提高,这也将倒逼食品行业的品质提高与规范发展。 据报道,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开发设计的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服务惠民生”民意征集系统正式上线。这一系统既是汇集老百姓食品安全需求的平台,也是市场监管部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的窗口,“老百姓关心什么我们就检什么”,使消费者变身为食品安全工作的参与者、见证者和监督者。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需要大众进一步提高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以及对食品安全监督参与意识。据了解,从2020年开始,全国市场监管部门陆续开展食品安全类似“你点我检”等活动,截至目前,封存下架召回不合格食品1200余吨,罚没款1.76亿元,移送公安机关230余件。 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系统问题,从农地、加工厂、包装运输到餐桌,涉及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食材产地安全可溯源,农业生产方式等诸多环节。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守护。期待新国标的实施、“你点我检服务惠民生”民意征集系统正式上线等,能够进一步守护好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