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1-22 第08版:八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沧州宝顺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杨: |
将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紧密联结 |
|
作者:
■席昱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887 |
|
|
|
|
|
|
沧州宝顺商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宝顺商贸”)董事长刘杨是一名95后新生代企业家,创业6年便带领公司荣登河北省服务业百强企业榜单,并连续3年上榜。 宝顺商贸坚持以“为行业树立典范、为客户创造价值”作为企业使命,以“先做人、再做事”作为企业文化精髓,以“环保为导向、技术为核心、品质为生命”作为企业经营理念。在刘杨的带领下,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实现一个又一个的目标,从小作坊成长为大集团,完成了“从零起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蝶变。 不当“厂二代”要做“创一代” 刘杨父亲经营一家铸造厂,也期待着刘杨可以子承父业,踏踏实实做一名“厂二代”。从小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刘杨便对做生意产生浓厚的兴趣,毕业后刘杨进入父亲的铸造厂,从杂活学起,从基层干起,在历练的过程中,他慢慢地对市场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经营理念。 孟村作为“中国弯头管件之乡”,拥有管道装备企业近1800家,这些企业在生产管件时需要大量的无缝钢管作为原材料,这些无缝钢管都是各个生产企业从各地采购来的。“如果专门做一家贸易企业,从全国各地采购无缝钢管,然后卖给孟村的企业,搞集采分销模式,应该有很大的商机。”说干就干,刘杨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敢为人先的魄力,在2016年创建沧州宝顺商贸有限公司,主营无缝钢管销售,与父亲做起完全不同的商业版块。 “想创业既要有仰望星空的格局与胸襟,也要有脚踏实地的定力和意志。”在刘杨看来,只要有梦想,干什么都不觉得累,不觉得苦。 刘杨带领着8个人的小团队,以“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讲尽千言万语,历经千辛万苦”的工作干劲,通过诚信经营和品质至上迅速赢得广大客户的认可。凭借业界良好的口碑,通过客户介绍客户,他的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产业链越来越长,销售业绩逐年飙升,仅用6年时间,宝顺商贸便在当地管道销售领域脱颖而出,2022年宝顺商贸荣登河北省服务业百强企业榜单,排名全省第36位,2023年、2024年宝顺商贸继续蝉联河北省服务业百强企业榜单。 如今的宝顺商贸已从贸易公司发展成工贸一体型的集团化公司,下辖1家贸易企业和7家生产企业,员工从8人发展到300多人,库存从开始的几千吨到现在的5万吨,固定资产2.5亿元,年销售额突破20.6亿元,年纳税额达400万元。 日行一善回报家乡 “爱心可以传递,善行可以接力。公益不是一个人做很多,而是要带动更多人参与进来,公益事业才能走得更远、走得更广。”作为沧州市孟村回族自治县工商联副主席,刘杨始终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自身发展战略,创造就业、创造税收,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几年来,宝顺商贸在扶危济困、捐资助教、文体事业发展、疫情防控等领域积极捐款捐物。 在传统公益模式之外,“可持续”是刘杨一直思考的方向。“做公益要去需要的地方,而非人多的地方。不在高峰时慕名而来,也不在低谷时转身离开。不沽名钓誉,做长期可持续公益。”在刘杨的倡导下,宝顺商贸创建“日行一善回报家乡”公益慈善品牌,以扶危济困、回报家乡为出发点,以带动公司全员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为落脚点,以日日有善行,月月有活动为特色。 公司所有员工自愿参与,捐赠资金按照普通员工每人每天捐赠1元起步,班组长每人每天捐赠3元起步,公司副总每人每天捐赠5元起步,公司董事长每天捐赠100元起步,不设上限。 所有员工的捐赠均纳入专项账户管理,每日由专人进行汇总并公示,确保公益金完全公开透明。发挥员工熟乡情、懂家乡的特点,让员工在自己家乡筛选急需帮助的贫困户并作为该户的推荐人上报公司,经公司与村党支部书记核实无误后,每月选取3-5户贫困户进行帮扶,每户不少于1200元。 该公益项目自2024年7月实行以来就得到公司全体员工的积极响应,目前已有80余名员工参与进来,涵盖公司各个阶层。活动至今已连续开展6个月,帮扶了15个村的19户贫困户,捐赠资金和物资共计22800元。 “我们开展‘日行一善回报家乡’公益活动,就是为了给全体乐于奉献、热心公益的宝顺员工提供平台,从企业公益到人人参与,从被动等待到主动出击,从随机性到常态化,在公司内部营造良好的公益氛围,增强员工参与公益、回报家乡的荣誉感、自豪感,助力员工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刘杨说。 公益活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公益与责任”已经自上而下地深植在每一个宝顺人的基因中。未来,宝顺商贸将与全体员工一起,继续将这项活动长久举办下去,将企业发展与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紧密联结,推动社会进步,共创美好未来。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