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1-22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联村共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新思路 |
|
作者:
■何翠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305 |
|
|
|
|
|
|
据报道,2024年浙江省委教育工委启动实施“高校百个艺术院系支部联村共建”工作,凝聚149个高校艺术院系党支部通过组织联建、活动联办、文化联创、人才共育等方式,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文化共富与立德树人相融互促。如村中建起文化馆、举办音乐会、举办绘画展,赢得村民和外来游客的一致好评。曾经的偏远小村,如今却引得艺术家竞相入驻。 有评论呼吁“发挥高校优势,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并指出,“联村共建”正是抓住了当下乡村文旅产业发展契机,充分发挥高校艺术学科和人才资源优势,推动乡村文旅行业发展。如高校参与推出的民宿让农户增收、艺术院校设计的农产品大幅增收等。新农村建设,人才新、创意新、思路新等是关键,人才背后的潜台词是文化创意创新以及丰富的资源,联村共建无疑为新农村建设带来多种多样的人才赋能。 联村共建包括城乡联村共建,即指在城乡发展中,城市与农村之间进行合作,共同发展。城乡联村共建的实施,有助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城乡居民幸福感。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城市和农村之间合作与交流,增强城乡之间的互动和融合,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联村共建也包括村庄联村共建,即通过村庄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集体经济的提质增效和农村的全面发展。如采取村村联合、多村合作的方式,引导地理位置相近、农业资源条件相似、产业集群互补、村情文化相通的村庄进行联合。 当前“联村共建”在各地推动兴起,积极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文化繁荣与发展。联村共建有着资源互补、优势互补、机会共享等诸多的积极因素,有待广泛深入实践探讨。 据报道,2024年安徽濉溪县刘桥镇杨庄村积极以村企联建为着力点,找准村企联建、共赢的结合点,先后和安徽莎特针织品有限公司、淮北顺龙有限公司进行联建,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这些村企联建项目不仅让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每年还为村集体带来约80万元的经济收入。 “联村共建”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实践形式。例如,在新疆库尔勒市,通过实行“联村共建抱团发展”模式,成立了专项小组,对村庄的资源禀赋、潜在优势、产业现状进行梳理盘点,引导村庄采取“1+1”或“1+N”的联合方式,确定固定资产投资型、股份合作拉动型、特色产业发展型等多种发展类型。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谢径安·传化农创村”则是民营企业传化集团与三个村庄联合共建的成果,通过创新“政企村农”发展模式,推动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国企联村共建也不乏其例。据报道,近年来湖北武汉实施“国企联村”行动,通过鼓励引导市属国有企业与乡村开展项目联建,探索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据统计,2021年以来,武汉已有7家市属一级企业、59家二级企业参与这一行动,累计投入项目资金4.89亿元,兴建85个产业项目,带动281个行政村年均增收近10万元。 在当前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联村共建无论是城乡联村共建还是村庄联村共建,都体现人才文化赋能、人才资源赋能、创新创意赋能等,通过联村共建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利用,成为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发展形式。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