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1-15
2025-01-15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读懂民航“加价选座”不应成“行业惯例”呼声

作者: ■鞠实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218

    中国消费者协会近日针对舆论热议的民航选座额外收费问题发声,民航“加价选座”不应成为“行业惯例”。中消协指出,这种加价选座的行为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也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中消协认为,“加价选座”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权,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违背了公平交易的原则。
    中消协这一呼声,不仅是对消费者正当权利的捍卫,而且是对市场监管的呼唤,是对行业健康发展的深深期待。
    “加价选座”,看似是航企在票价放开后的自主权利,实则是对消费者选择权的粗暴限制。购票乘机,本应是消费者享受便捷出行服务的过程,而今却因“加价选座”而变得复杂且充满套路。消费者在购买机票时,理应享有对座位的自由选择权,这是基本的服务常识,也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的正当权利。然而,“加价选座”却将这一权利明码标价,使得原本应属于服务范畴的座位选择,变成了需要额外付费的“奢侈品”,是对公平交易原则的公然违背。
    更为严重的是,“加价选座”还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在许多情况下,消费者在购买机票时,并未被明确告知座位选择需要额外付费,只有在选座环节才恍然大悟。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套路”,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航企作为服务提供者,有义务在销售环节全面、真实地告知消费者相关信息,而不是通过隐瞒或模糊处理来诱导消费。
    有观点提出,“加价选座”是航企的服务创新,是市场调节的结果。然而,创新应基于尊重消费者权利的前提,而非以侵害消费者利益为代价。市场调节亦应在法治框架内进行,不能任由航企随意设定规则,损害消费者权益。事实上,航企完全可以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来增强竞争力,而非通过“加价选座”来谋取短视额外利益。
    以国际航空市场为例,许多国际知名航企并未采取“加价选座”的做法,而是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选项、优化座位分配机制等方式来满足消费者需求。这些航企的做法表明,“加价选座”并非民航服务的必然选择,而是航企短视行为的产物。
    此外,“加价选座”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一旦“加价选座”成为“行业惯例”,其他航企跟进,最终导致整个行业陷入恶性循环。这不仅会损害消费者权益,也会破坏行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此次中消协的呼声显得尤为及时且必要。中消协的发声不仅为航企的这一做法定了性,也为市场监管提供了明确的方向。相关主管部门应主动作为,强化行业引导,规范经营行为。具体而言,应以春运为节点,加大对航企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同时,应推动行业自律,引导航企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来增强竞争力。
    此外,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增强维权意识。在遇到“加价选座”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时,应勇于站出来说“不”,并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有消费者、航企、监管部门三方共同努力,才能营造一个健康、有序、公平的民航市场环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