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5-01-14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2024年食品安全与健康十大热点”发布 |
|
作者:
【记者姜虹北京报道】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330 |
|
|
|
|
|
|
近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24年食品安全与健康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在京召开。会上发布“2024年食品安全与健康十大热点”,反映了2024年舆情主要关注点。向公众传递科普“好声音”,实现有效食品安全风险交流,是食品科技界使命。为持续传递食品安全与健康的科学知识,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秉持公正的观点和科学的建议,引导我国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舆情向科学、理性和客观的方向转变,为夯实我国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基石提供科技支撑。 此次发布的“2024年食品安全与健康十大热点”,主要基于2024年12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征集的近10家主流媒体筛选的舆情热点,以及在社交平台上受到高度关注的相关热点,涵盖食品安全、营养健康、科技创新、监督管理、标准法规等多个方面。再经专家多轮评议选取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10个热点,最终形成“2024年食品安全与健康十大热点”。 这些热点中既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食品欺诈事件,也有引发公众热议的脱氢乙酸钠标准调整,更有在网上被娱乐化而对健康带来危险的蘑菇中毒事件。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重大食品安全问题——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依然不容忽视,国外发生的大肠杆菌O157:H7污染含洋葱条汉堡事件,再次引发广泛关注。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邵薇指出,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对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都产生重要影响。在新的发展环境中,食品安全与健康呈现出新的特征,亦面临新挑战。当前,我国食品工业正值深度依托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发展阶段,传统食品产业升级和未来食品产业再造成为新时期食品工业的首要任务。在此背景下,食品安全与健康也面临新挑战。比如,认知差异可能导致真正的食品安全风险被忽视、与健康需求相呼应的科学素养仍有待提升等。 对未来食品安全与健康的发展,邵薇提出四点建议:一是要强化对“新技术、新知识”的科普。科普重点应逐渐从辟谣,向推动全民科学素养提升而转变,使食品领域的前沿科技和重大成果更加可知、可感、可触,进而推动高质量科普的有效供给;二是加快推进保健食品原料目录扩充,将更多原料纳入备案管理。建立基于传统食养理念的食药物质健康声称管理体系,为消费者提供更精准的健康选择;三是强化自媒体平台监管,维护网络空间健康清朗。建立健全发布科普信息的科学性审核机制,可通过建立科普专家库,提升识谣辨谣能力,杜绝发布伪科普、反科学的信息;四是新时期的科普工作需要有组织、有针对性和有系统性。建立全国性科普专家队伍,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开展有针对性科普,形成矩阵式传播,放大科学声音。 会议期间,东北农业大学副校长姜毓君代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发布“2023-2024年特殊食品行业科技与产业发展十大标志性事件”。特殊食品行业是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实施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为深入了解和掌握行业发展现状,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经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凝练形成“2023-2024年特殊食品行业科技与产业发展十大标志性事件”,以期为特殊食品行业发展注入正能量,促进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