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5-01-06
2025-01-06 第04版:四版 【字体】大 |默认 |
逐渐形成以汽车生产企业、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综合利用企业等为主体的回收模式

新能源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引发争相布局

作者: ■本报记者孙永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819
    一块新能源汽车电池,报废后如何进行回收再利用,是经济社会绿色发展的体现。“现阶段我国新能源电池产业从生产到应用,再到回收利用,已经实现全产业链在全球领先地位。”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以下简称“协会”)日前发布《中国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
    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会长王小康表示,到2030年,我国动力及储能电池累计退役量将超过300万吨。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400多亿元,比2022年实际市场规模增长可能将超过9倍,甚至达到10倍。
    国内从事动力和储能电池生产的企业,正在该领域展开布局。
    构建完整电池
    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宁德时代已构建完整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涵盖上游供应链、电池设计、生产、使用、回收和再制造各个环节。”日前,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
    来自宁德时代的统计数据显示,宁德时代作为动力和储能电池龙头企业,电池材料及回收板块已成为其业绩增长中的重要一极,占营收比例约8.7%。
    2023年宁德时代回收10万吨废旧电池,重新生产1.3万吨碳酸锂,锂回收率达到91%,镍钴锰回收率达到99.6%。2024年上半年,累计回收锂电池及废料共计约5.2万吨,与53家公司新增签订回收合作协议。
    2024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收入1667.67亿元,同比下降11.88%;净利润228.65亿元,同比增长10.37%。其中,电池材料及回收营业收入达143.33亿元,同比增长13.02%。储能电池系统营业收入达288.25亿元,同比增长3%。
    “宁德时代具备27万吨废电池处理能力,未来将达到100万吨,预计到2042年,宁德时代将实现一半电池用回收锂,一半用矿产,不再需要开采新的矿产资源。”曾毓群表示。
宁德时代锂电回收规模,连续多年世界领先。
    行业需求巨大
    全产业链全球领先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超过480亿元。研究院发布《2024-2028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显示,动力电池普遍拥有5-8年使用寿命,根据2020-2022年第二轮周期来推算,2025年有望出现新一轮动力电池退役潮,叠加近期国务院推出“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动力电池回收行业有望迎来巨大需求。
    我国汽车报废数据统计结果显示,预计2025年,报废新能源汽车将达到1500万至2000万辆,届时报废电池的容量将超过60GWh。面对如此庞大的报废电池规模,规范回收利用就显得非常重要。据了解,目前报废的新能源汽车电池,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处理:对于经过检测、评估,发现仍具有一定利用价值的,通过梯次利用使其“焕新生”,比如经过重装后,作为低性能储能设备使用,或运用到更小型的交通工具上;对于完全报废的,可拆解回收其中的贵重金属,再次投入到新电池生产当中。
    据了解,在我国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领域,已逐渐形成以汽车生产企业、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综合利用企业等为主体的回收模式,回收体系不断完善。协会副会长李力表示,在国家各有关部门支持下,能源电池回收利用行业近年来取得显著成效。在管理制度、溯源管理平台建设上,在技术创新上,在标准体系的构建上都取得了积极成效。
    “我国新能源电池产业从生产到应用,再到回收利用,已经实现全产业链在全球领先地位。”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副秘书长、电池回收利用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林表示。
加强行业标准体系建设
鼓励一体化产业链发展
    《中国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随着废旧电池退役规模快速增长,除龙头企业加码布局外,锂电池产业链新进企业也加速进入回收利用赛道,但企业间技术差距较大,先进企业锂资源回收利用率在90%以上,落后企业锂资源回收利用率仅能达到70%-80%,导致整体行业呈现产能阶段性、结构性过剩现象。
    对此,《中国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报告(2024)》建议,下一步需加强回收利用政策引导和标准体系建设,有效支撑产业发展,强化行业规范管理并鼓励创新商业模式,完善回收利用体系,优化产能布局并鼓励一体化产业链发展。通过多措并举推动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