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12-23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
|
作者:
■何翠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381 |
|
|
|
|
|
|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近日在京召开,会议分析了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并部署2025年的“三农”工作。会议指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日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明确提出,将“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列为明年经济工作九大重点任务之一。 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并提出,要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顺应人口变化趋势,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统筹县域城乡规划布局,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这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政策精神的进一步细化。 有观点提出,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总体框架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涉及城乡要素流动与优化配置,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探索闲置农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的有效实现形式”“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激发乡村振兴动力活力”,这意味着金融将在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城乡融合发展意味着工业与农业的协调发展、城乡基础建设与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不断融合发展、逐步缩小差距,将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与平衡。其中,城乡融合发展流动要素主要是人、地、钱。一切资源要素流动与优化配置最终是围绕着“人”这个要素,因此,城乡融合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 有关数据显示,当前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工有3亿左右,其中住在农村的约1.2亿,住在城镇和外地的约1.8亿。有专家指出,这个规模庞大的流动务工群体及其家人(子女和老人)的安顿是中国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安顿这个群体,并非简单地使这个群体尽快地落户定居,而是使这个群体能够在工农、城乡和区域之间自主选择、自由转换、进退有据、流动有序。流动务工群体是中低收入群体,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群体,应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并保障农民的权利。 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振兴乡村,在不断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中解决“三农”问题。以人为本的城乡融合发展,意味着宜业、宜居的主体是农民或农民工。城乡融合发展,不仅意味着乡村的宜业宜居,更意味着城市的宜业宜居。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以人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新型城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县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以湖北为例,湖北为传统劳务输出大省,2020年以来,湖北不少县市的人口流动出现转折性变化,返乡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出省打工人口少于在本省打工人口,县域人口减少趋势变缓、县城人口快速增加。湖北省委、省政府抓住人口回流机遇,开展就地城镇化和“双集中”发展改革试点,提升县城建设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出台综合性民生支持政策,创造条件让返乡农民工和进城农民先“安居”再“乐业”,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在城乡融合发展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