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12-16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调查英伟达展现中国维权坚强意志 |
|
作者:
■李富永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757 |
|
|
|
|
|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12月9日发布消息称,依法对英伟达开展立案调查。理由是英伟达公司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及《市场监管总局关于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英伟达公司收购迈络思科技有限公司股权案反垄断审查决定的公告》(中国市场监管总局2020年16号公告)。 英伟达是图形处理器GPU芯片市场首屈一指的巨头,在这个市场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相关数据显示,目前,英伟达占据全球超过80%的AI芯片市场,以及近92%的生成式AI训练算力市场,谷歌、微软和亚马逊等云计算公司均采用英伟达的GPU产品。 既然英伟达占据了可以“掐脖子”的制高点,我国为什么还要对其进行反垄断调查?对其进行反垄断调查是否会影响其对我国产业的芯片供应? 先说英伟达违反市场监管总局关于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其收购迈络思科技有限公司股权案一事。2020年4月,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对英伟达收购以色列网络设备商迈络思(Mellanox)一事开了绿灯,但这是有前提条件的,批准书中提出了四项不得违反的情形,其中最核心的是前两条:第一,不准捆绑销售;第二,实行无歧视的原则,不得对中国市场停止显卡以及配套设备的销售。 为什么规定这样的前提?在批准英伟达收购迈络思的文件中,中国市场监管总局明确指出了英伟达与迈络思“集中后实体可能通过搭售、拒绝交易等行为排除、限制市场竞争”的可能,所以要将禁止这些行为附加进批准文件中。 但是,尽管画押了白纸黑字,但对这两条关键的“君子协定”,英伟达其后都违反了。 比如无歧视原则,英伟达对中国市场有断供行为,就违反了无歧视规定。据相关人士透露,早在2022年英伟达就因断供行为被举报,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展开调查。尽管英伟达对中国市场的断供出自美国政府对中国高科技产业实行芯片封锁的压力,但英伟达作为行为主体毕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是追究其违约断供还是反击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掐脖子”行径,都需要对英伟达这个行为主体进行调查,一旦触犯中国法律就依法处理。 至于垄断经营,英伟达的搭配销售就是这样的性质。作为大模型高算力芯片唯一的供货商,英伟达原本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但还不满足,还利用手中的科技垄断能力进行强制性搭配销售Mellanox的产品,而不提供其他可选的同类解决方案。因此英伟达惹了众怒,在这方面,正在对英伟达进行调查的可不只是中国一国,连美国和欧盟也都开始调查英伟达了。毕竟英伟达本身的CUDA核心是基于软件的垄断,这导致所有企业进行AI研究,都不得不服从于英伟达的框架。 凡此种种,英伟达直接违反了与中国政府约定的不得断供、不得搭配销售的约定,自然也就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不错,英伟达的技术实力确实在世界上无有匹敌,但对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而言,技术并不是其获得市场高度认同的唯一标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立场,同样也很重要。英伟达不仅执行了美国遏制中国科技发展的政策,而且其企业负责人在某些问题上还有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言行。随着美国打压中国高科技产业的行径变本加厉,中国不得不做出新的反击措施,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出了慎重购买美国芯片的倡议。而英伟达,无论其算力芯片功能多么强大,也不能撼动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的决心。最近的调查表明,超过60%的中国消费者表达出会重新考量购买英伟达的产品这一意愿。 中国市场的确需要英伟达的产品和技术,但也不会无原则忍受和屈从其不正义不公平的行为。中国市场对英伟达很重要,一方面,英伟达在华销售额如今已经达到148亿美元,英伟达若失去中国市场,其市场份额和业绩势必会受到冲击,对其全球业务将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中国拥有庞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和完整的产业链,是全球科技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中国芯片在技术上已经实现了7纳米制程的突破,在规模上已经有望实现年出口量一万亿元的巨大体量,华为的芯片已经100%国产化。这些都是中国敢于对抗美国技术遏制政策的实力和底气。 中国通过对英伟达展开调查,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强大的实力,这一举措向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中国绝不容忍任何损害自身正当利益的行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