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4-12-11
2024-12-11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规范涉企执法 促进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作者: ■何翠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208

    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各地纷纷开展了以“弘扬宪法精神、优化营商环境、护航民企发展”为主题的活动。据报道,有的地方法院与地方工商联进行座谈,进一步完善“法院+工商联”的协调沟通机制,不仅推出“一企一法官”工作机制以及对民企与企业家权益保护措施等,而且建立常态化协调沟通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协作,更好地搭建企业信息交流平台,充分运用法治手段,全力推进涉企纠纷源头高效化解,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三本预算非税收入合计约6.47万亿元,同比下降6.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非税收入约3.13万亿元,同比增长13.5%。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财政部高度重视非税收入变化情况,强调严禁征收过头税费,坚决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近年来,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综合采取清理、降标、规范、治乱等方式,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减轻经营主体负担。
    10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强调,要及时对罚没收入增长异常的地方进行提醒,必要时进行督查。随即,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司法部等部门也相继发声,严格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当天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坚决治理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问题,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企业活力。10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就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司法部副部长胡卫列表示,禁止利用行政或者刑事手段违法干预经济纠纷。坚决遏制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行为。10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要切实加大助企帮扶力度,积极优化营商环境,不能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不能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坚决治理“三乱”,让企业安心发展,彰显出党和政府治理相关乱象的决心。有观点指出,民营经济就是“环境经济”,推动民企高质量发展就是要解放思想,用法治思维规范经济管理工作,用科学思维、理性思维促进业务工作。笔者认为,用法治思维优化营商环境,对民企发展来说,是重要的助力与促进。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不仅规范了政府的行政与执法行为,而且规范了企业经营行为,不仅促进民营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促进了整个地方经济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健全依法甄别纠正涉企冤错案件机制。诸如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这类情况,是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之痛。其直接后果就是影响企业家发展的信心。据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截至2024年9月底我国实有民营经济主体总量达18086.48万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37%,同比增长3.93%,10余年间增长超4倍。维护好如此大体量的民营经济经营主体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在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持续发力,这应该是“弘扬宪法精神、优化营商环境、护航民企发展”这个主题的初衷所在。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