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11-26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发挥不同投资叠加效应 强化科技支撑 |
农业节水探索创新之路 |
|
作者:
【记者蒋元锐北京报道】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548 |
|
|
|
|
|
|
农业节水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第四届中国节水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节水大使”康绍忠表示,我国在智慧调控、智能灌溉、智慧节水和数字孪生灌区建设等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水资源短缺仍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短板。农业用水占比高,用水效率提升空间大,节水潜力巨大。 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浩宇认为,农业基础设施领域面临技术革新慢、资金筹措难、工程管理设施不配套、运营效率低等问题。 康绍忠建议,加强基础数据的长期监测,建立农业节水评价指标体系与考核评价标准,落实“四水四定”政策,遏制水资源紧缺区灌溉面积的盲目扩张,发展适水农业。同时,他指出,要统一协调各类节水工程建设的规划和实施,充分发挥不同投资的叠加效应,强化科技支撑,发展高水效农业,推动农业节水高质量发展。 王浩宇介绍,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大禹节水在技术、资金和效率三个方面取得突破。首先,市场模式下,资金来源的改变推动节水技术的革新和进度。其次,通过创新投资融资模式,企业挖掘潜在收益、拓展增值服务、科技降本增效,并提升专业能力和完善服务体系,解决了农田水利公益属性强、收益低、流动性差的问题。最后,要推进市场化、专业化、物业化的管理和管家式的运营服务,使得水资源和政府投资能够更持久地发挥效益。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