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4-11-20
2024-11-20 第05版:五版 【字体】大 |默认 |

榆林市工商联:助力乡村振兴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 ■本报记者刘可通讯员陈立颖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628

    “陕北作为中国粮储大后方,民营经济的发展都深耕在产业链上,实实在在支撑着每个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我们响应全国‘万企兴万村’,正在从多方位总结各地的创新经验,争取在乡村振兴这盘大棋中能够贡献一些落地经验,在助力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提供更多力量。”陕西省榆林市工商联主席张修前向记者如是说。
    在榆林市清涧县的民营企业中,很多依托县域产业优势,最终在扎根于黄土地中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让全国各地人民都可以吃到清涧红枣是我最大的梦想。”这是清涧县三人行枣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清涧县解家沟镇渠则圪台村80后村支部书记孔兵兵的“梦想宣言”。这家成立于2010年的民营企业,与“东方甄选”“阿里巴巴芭芭农场”“大才电商”等巨头电商建立了长期营销关系。通过线上电商+线下门店的多方营销,产品销量连年递增,目前公司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基地”的新型经营模式,发展特色农产品自主品牌,近两年累计建成10000余亩精品示范红枣园、5000亩酸枣种植基地。在1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从一家小作坊发展成为全市农业领域的龙头企业,先后被评为“陕西省林业产业省级龙头企业”和“榆林市优秀民营企业”。
    在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浪潮中,王香萍和她的年轻小伙伴们在2013年组建了清涧县梦之红大学生创业食品有限公司,企业为农户免费提供国家专业培育的最优良一代葵花籽种子,秋季对农户种植的瓜子全部回收,通过这种“企业+农户+种植”的产业模式逐步打开了市场,不仅热销陕西,还通过网络平台多元化销售模式,让产品走向了全国市场,目前是榆林市女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践基地。
    除了“走出去”,还能“引进来”。陕西黄原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清涧县重点招商引资企业,其主营业务为野生酸枣的药用提取及陕北道地药材的加工销售。公司通过“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基地+农户”模式,鼓励农户以土地入股、劳力参股,不断扩大酸枣种植面积、增加产量,现已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链条,并与陕西师范大学、榆林学院合作建立了“产学研基地”。记者了解到,厂区全面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2亿元,提供长期就业岗位100多个、季节性务工岗位300多个,真正实现了把“小酸枣做成了大产业”。
    清涧县西部粮仓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新成长起来的地方企业,公司成立之初,为带动贫困户共同致富,与宽州镇苗家沟村等6个村417个农户签订了4000余亩红薯定向种植回收协议。关注到常住人口中留守妇女占比大且没有就业渠道后,投资260余万元建立粽子加工厂,投产后既可以解决部分枣农长期面临的红枣滞销难题,又可以满足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愿望,真正实现“一个工厂辐射多个产业,带动多人就业”的共富目标。
    陕西路遥故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积极响应“万企兴万村”行动消费帮扶号召,大力收购清涧红梅杏助力农户销售,并通过直营店让身在榆林、西安的消费者第一时间可以品尝到新鲜优质的红梅杏。“在清涧红梅杏成熟前一个月,我们公司线下门店就开始宣传并接收订单,同时制定清涧红梅杏采购标准,提前联系农户预留份额,可以说是从树上到店里最快只要6小时。”该公司总经理韩磊介绍说。
    陕西聚仁农林牧发展有限公司则以“党建+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为发展模式,以脱贫攻坚为己任,几年来,累计为农村脱贫户和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562个,举办技能培训1800余人次,辐射带动脱贫户3215户8756人,人均收益3.2万元。
    清涧县是榆林市一个发展缩影。大量民营企业依托县域产业优势,在谋求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断推动了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记者从榆林市工商联获悉,2023年榆林市清涧县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9.15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清涧县民营经济产业重点分布在枣薯石、种养、流通、建筑、食品、餐饮等20多个领域,在增加税收、扩大就业、社会创新、维持稳定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