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4-11-20
2024-11-20 第04版:四版 【字体】大 |默认 |
畅通企业资金链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企业减压助力

作者: ■本报记者蒋元锐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306
    近年来,随着经济形势不断变化,中小企业在扩能增产过程中面临的融资难题愈发突出。传统融资渠道的局限性让企业在维系资金链时倍感压力。
    在此背景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渠道,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不可小觑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指企业和个人以合法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作为质押物,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一种融资方式。它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条新的融资途径。
    日前,在2024中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金融大会上,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朱玉介绍,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知识产权法规制度体系逐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大幅提高,涌现出一批知识产权竞争力较强的经营主体,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
    截至2023年底,我国(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01.5万件,同比增长22.4%,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其中,高价值发明专利占比达四成,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
    “这将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引领作用,通过知识产权保护为中小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提升中小企业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融通创新链、融入产业链、畅通资金链、筑强人才链、打通服务链。”朱玉认为。
    政策也在持续发力。2024年5月9日,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提出探索推进知识产权金融服务。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知识产权ABS(资产证券化)、知识产权保险等多元化方式,助力创新“落地生金”,成为助推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今年上半年,全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达到4199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登记金额在2000万元以下的普惠型贷款占比八成以上,惠及中小微企业1.7万家,同比增长56%。
    创新政策激发企业活力
    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扩能增产的重要
因素,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成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力举措。
    朱玉认为,通过知识产权金融化,助力企业盘活无形资产,畅通企业资金链,将“知产”变“资产”、让“专利”变“红利”,进一步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
    以孝感市为例,2021年,孝感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达到1.5亿元,2022年突破4亿元,2023年更是达到14.83亿元,规模位居湖北省第二。今年1-10月,全市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19.5亿元,其中商标质押融资16.3亿元,位居全省第一;专利质押融资3.2亿元,同比增长46%。
    近3年来,孝感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超过300万元。此外,《孝感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出台,将质押贷款政策从单一专利拓展至专利、商标和版权三类知识产权,拓宽了质押范围。
    在优化知识产权融资环境方面,孝感市充分利用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统筹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强化知识产权、财政、金融、科技等部门的协同合作。各金融机构积极创新知识产权信贷产品,满足不同层次企业的需求。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