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11-19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2024年“百城、千街、万店”消费指数报告(上)》发布 |
发挥金融力量促进文旅消费繁荣 |
|
作者:
■本报记者蒋元锐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687 |
|
|
|
|
|
|
2024年以来,各项促消费政策不断落地,从服务消费提质增效、消费品以旧换新等多角度入手,培育消费新业态,激活消费新潜力。 在一系列政策带动下,以文旅消费为代表的我国服务消费市场释放出巨大潜力。日前,瞭望周刊社、中国民生银行联合主办《2024年“百城、千街、万店”消费指数报告(上)》(以下简称《指数报告》)发布会暨“商业银行消费场景和渠道生态建设”专题会,多位产学研各界人士共同探讨金融助力服务消费的重难点,为服务消费尤其是文旅消费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南方城市普遍更有烟火气 《指数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不同层级的城市在消费上出现进一步分化。一线城市消费市场整体相对稳定,但新一线城市的居民消费健康度有所下滑,居民消费观仍有待结构性改善。二、三、四线城市居民的消费健康度逐步提升,店铺经营稳定性不断增强。从商圈、店铺消费数据看,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店铺营商环境更优良、更稳定,而南方城市普遍更有烟火气。 《指数报告》显示,“旅游热”带动消费强势复苏。《指数报告》推出的创业万店人气指数是基于活跃商户的月度交易额和交易笔数等数据编制的,旨在筛选出全国经营状态最好的1万家店铺,称为闪亮店铺。 其中,晋城、长春、泉州、南昌等新上榜城市成为周边居民短途游的主要目的地,带动当地特色民宿、美食餐饮等热门店铺新增。 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店铺营商环境更为优良和稳定。这些城市的街边店铺生存环境较为宽松,经营稳定性高,线下消费活跃。 此外,《指数报告》紧扣近期文旅消费热点,新增“‘尔滨’消费效应”专题。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哈尔滨旅游消费总额高达上年同期4.6倍,但单笔消费金额与往年基本持平,并未借势走高,物价稳定。沈阳、长春旅游消费表现与哈尔滨相似,表明“尔滨”对东北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从客源地看,哈尔滨旅游的南方客源更多,长春更受本地游客欢迎,沈阳客源地分布则更广泛。 金融“活水”为消费提质升级 商务部原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资深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理事魏建国认为,消费疲软问题的根源在于我国长期以来投资和消费的结构性矛盾。这种矛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过于注重传统消费,而忽视了新型消费。在“衣、食、住、行”方面投入大量精力,但在文化、体育、艺术、科技、健康、养老、培训等领域投入相对较少,更谈不上开辟新赛道、新产业。 其次,过于注重城市消费,尤其是东部沿海城市,而忽略了农村乡镇的消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消费条件亟待改善。最后,过于关注一般大众的消费,而忽视了特殊人群、各个年龄阶段和层面的消费需求,缺乏新业态和新模式。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魏建国认为,随着人均GDP不断提高和服务消费升级换代,拉动内需的主角已转化为服务性消费。要通过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来提振消费,过程中要把握好三个关系。首先,处理好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坚守有效投资,充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内需,拉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处理好创新和安全的关系,尽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但也要注意安全防范,稳中求进。最后,处理好当前和长远、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统一大市场来加大绿色消费的发展潜力。 “当前,随着数字化、智能化快速发展,消费者更加期待在全场景下享有安全、优质、便捷的支付服务,这对金融业的创新能力、服务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民生银行副行长张俊潼表示,只有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创新优化产品服务,才能更好地提升客户体验,提高服务质效。 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浪潮中,消费者对支付服务的期望不断提升,这对金融行业提出挑战。对此,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总裁陈大鹏发布民生银行“惠十条”举措,助力扩内需、促消费。此外,还牵头联合海航、国航、吉祥航空、春秋航空、猫眼等众多市场主体,共同启动“精准打造文旅消费场景及金融产品研究课题”,以期进一步发挥金融力量,创新性促进文旅消费繁荣。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