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11-06 第06版:六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吕梁市石楼县:挖潜力引活力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
|
作者:
■杨欣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902 |
|
|
|
|
|
|
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国土总面积1734平方公里,境内“通天山石叠如楼”,县名也由此而来。 近年来,石楼县立足千年古县、青铜之乡、东征胜地、康养山城发展定位,聚焦工业破“零”、农业提质、宜居县城、文旅振兴,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乡村振兴中的生力军作用,大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不断做实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持续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壮大民营经济 助力县域发展 民营企业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不久前,“万企兴万村”山西行动现场推进会暨民营企业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在石楼县召开。活动组织骨干民营企业走进石楼,现场签约9个乡村振兴项目,拟投资额达20.2亿元。石楼县委书记杜侯平说:“我们以最大诚意为广大企业家朋友打造最优发展环境,恳盼和等待更多企业家、投资者、创业者来这里发现文化之美、品味环境之优、共享发展之机、成就兴业之喜。” 近年来,石楼县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并完善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制度,深入民营企业了解企业诉求,协调各部门解决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进一步做细做实各项工作,石楼县充分发挥工商联桥梁纽带作用,支持统战部门联合工信、市监、人社、税务、银行等部门组建助企纾困服务队,上门开展入企帮扶调研行动,助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协调解决实际问题。 一系列举措,全力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引导民营企业聚焦乡村事业,助力县域发展。在当前深入推进的“万企兴万村”石楼行动中,13户民营企业对接帮扶12个行政村和社区,积极发展乡村产业或公益投资,投资总额累计约2720万元,带动4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5家企业助力3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发展乡村旅游业;23家民营企业在易地搬迁聚集地建设投产27间帮扶车间,带动就业925人。 与此同时,石楼县广大民营企业家积极投身公益助学活动,连续8年慷慨解囊,助力家庭困难学子圆梦大学。 做实文旅融合 激发乡村活力 石楼县自然风光旖旎、人文历史深厚。近年来,该县在盘活用好自然、人文、历史等特色资源,以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塑造新优势、培育新动能、助力乡村振兴上持续用力,依托黄河一号旅游公路,系统整合各类景观资源,着力打造以黄河奇湾为核心的沿黄旅游产业带。 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全长75.23公里,连接石楼沿黄4个乡镇和几十个行政村。在崖头村,民营企业和政府共同出资打造集观光、休闲、度假、康养、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崖头特色景点,建起30多间窑洞民宿酒店,全村村民都在企业上班,村企共同致富。今年国庆长假中,崖头村7天时间吸引了超过2万名游客,昔日的贫瘠小山村,成了当地旅游打卡“新贵”。 在柏卜湾村,当地规划建设了以大河边上、黄河人家、田园风光、民俗风情为特色的大型农家乐,在保留村庄古朴原貌的基础上,全力为游客打造一个吃、住、玩一体化的综合性休闲娱乐场所。在此基础上,该村深入挖掘文旅资源,开发出多种特色旅游项目。 今天,走进这些古老村落,干净宽敞的水泥路、整齐排列的太阳能路灯、错落有致的农家窑洞、修剪整齐的绿植和古朴大气的观景台,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石楼县通过持续放大黄河奇湾龙头景区带动效应,统筹用好生态、文化、康养等特色资源,着力打造出一批多元化特色化旅游线路,扭转了沿黄区域交通劣势,为当地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服务搬迁群众 持续增产增收 如何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后的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巩固衔接脱贫成果的重要环节。近年来,石楼县以搬迁居民需求为导向,优化阵地、建强组织,促进就业、创新服务,全力让搬迁居民的日子“美起来、甜起来、富起来”。 特别是在让搬迁居民“富起来”方面,石楼县以稳增收为重点,坚持产业与就业齐抓,“输血”与“造血”并举,支持吸引民营企业在当地建设一批帮扶就业车间,覆盖种植业、加工业、制造业、汽修、快递物流、物业环保等多个领域。 为充分发挥就业车间在特色产业发展与脱贫群众增收之间纽带作用,带动有就业意愿却无法外出的群体实现家门口就业,石楼县创新推动“产业+劳务”“培训+就业”增收模式,通过“就地就业吸纳一批、技能提升培训一批、转移输出带动一批、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等方式,实现搬迁社区有劳动能力的搬迁家庭1人以上有务工收入,托起搬迁居民“稳稳的幸福”。 今年以来,石楼县开展易地搬迁劳动技能培训23期300余人次,促进就业60余人;通过开展“点对点”劳务输出活动,助力100余人外出就业;全县2619户9691名搬迁居民,就近就业的近千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