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11-06 第05版:五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添翼 |
山西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 |
|
作者:
■张华钰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6009 |
|
|
|
|
|
|
县域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事关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事关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2021年,山西民企相约繁峙县,吹响“万企兴万村”山西行动“号角”。2023年,山西民企再约五寨县,共绘宜居宜业新农村蓝图。今年10月,山西民企共赴石楼县,擂响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战鼓”。 10月12日至13日,山西省“万企兴万村”行动现场推进会暨民营企业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的石楼县召开。会议得到全国工商联与山西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其间,发布2023年度“万企兴万村”山西行动省级先进典型(第二批)和2024年山西省民营企业100强榜单。会议现场,民营企业签约9个乡村振兴项目,拟投资额达20.2亿元。 这场覆盖面广、行动力度大的活动,组织山西省内外骨干民营企业,省直相关部门,金融机构,以及各市市委、市政府负责人及工商联负责人等齐聚吕梁山腹地,融合理念、聚合力量、整合资源,通过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晋商精神,聚焦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全力推动行动向纵深发展;引导民营企业与石楼县紧密对接,推动释放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潜能,打造新时代晋商助力县域经济发展新样本。 为县域发展广引外部资源 县域作为城乡融合主要空间、经济布局基本单元、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空间载体,覆盖城乡、人口众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系统部署,进一步明确农业农村改革的重点任务,为深入推动“万企兴万村”行动指明了方向。 当前,山西全省有117个县,其中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有46个。如何挖掘这些县域的发展潜力,加快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改变其相对发展滞后、基础薄弱的局面,提升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治理能力,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紧迫任务。 发展实践表明,县域经济发展的短板在乡村,潜力也在乡村。 “万企兴万村”山西行动启动以来,广大民营企业将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引入乡村,不断把当地优势资源转变为特色产业,为县域经济发展打造新引擎、提供新动能。 如蓝顿旭美食品有限公司将科研成果投入五寨县,带动5个乡镇、43个村发展马铃薯种植,将加工型马铃薯产业打造成县域经济的顶梁柱。青塘粽子、代县黄酒、大同黄花等一批“土特产”在民营企业“加持”下,一跃成为行业顶流。 而此次活动将举办地放在石楼县,就是要通过深度挖掘其比较优势,借助骨干企业外力发展特色产业,充分激发帮扶县发展后劲。 石楼县位处吕梁山西麓、黄河东岸,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多年来受交通不便、发展要素分散、产业基础薄弱等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缓慢。 但是,另一方面,石楼县有千年古县、青铜之乡、东征胜地、康养山城之称,全县人文自然旅游资源独特、森林草地覆盖面积广袤、煤炭矿藏资源丰富。 近年来,该县瞄准工业破“零”、农业提质、宜居县城、文旅振兴、基础支撑等布局发展,规划建设了总投资200亿元、占地面积1万亩的碳基新材料产业园区,打造出总投资42亿元、占地190平方公里的黄河奇湾旅游度假区。近期,该县开通铁路,高速公路也将于今年年底前通车。一系列布局为石楼发展产业、推进乡村振兴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石楼加快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短板依然不少。 为此,山西积极搭建助力平台、凝聚各方合力,组织省内外企业走进石楼、了解石楼、创业石楼,推动企业资源优势和县域发展、乡村振兴需求高效对接。 上海国盛集团思尔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石峰在参观考察过石楼县以黄河奇湾为龙头、串联3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和沿途18个景点形成的沿黄生态文化旅游带后表示:“石楼县乡村振兴工作整体呈现良好态势,我们希望深度挖掘石楼县红色文化、黄河文化,打造具有文化生命力及商业价值的文创IP,依托企业自身优势在产业发展、绿色发展、文化创意等方面为石楼添砖加瓦。” 产业现代化,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动力源。 山西汇丰兴业集团董事长曹建军说:“近年来,我们投资1.6亿元兴建柳林县曹家山新农村,将360套精装修住房无偿捐赠村民。当前正在石楼县布局投建启动LNG项目,谋划推进石墨烯、重卡充电桩等项目,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吸纳安置更多群众就业增收,扎实巩固脱贫成果。”据介绍,日产200万方的液化调峰提氦制氢项目在石楼县全面投产后,年产值可达19.8亿元。 活动中,山西汇丰兴业集团、山西晋象农牧有限公司、山西黄河中药有限公司等企业与石楼县签约9个乡村振兴项目,涉及金额20余亿元。这些项目涵盖工业、农业、文旅、新能源、中药材种植、网络电商等多个领域,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壮大,将实实在在为石楼县经济社会发展赋能,助力石楼县筑牢特色化、融合化、绿色化发展底色。 为民企助力强化要素保障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民营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山西行动启动3年来,广大民营企业生动实践,主动下沉乡村,助力产业发展,带动全面帮扶,持续增亮县域经济发展成色,夯实县域经济底部基础。帮扶乡村的村级经济一、二、三产中民营经济占比逐年提升,培育带动形成的特色产业一派欣欣向荣。 石楼县县委书记杜侯平说:“我们将以最大诚意,为广大企业家朋友提供最佳服务、打造最优环境,做好服务,让广大企业家朋友在石楼投资放心、创业安心、发展顺心、生活舒心。”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无疑是激发县域经济内生动力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山西各级各部门聚焦职能职责,发挥单位优势,不断出台推进行动新举措,建机制、搭平台、树典型,合力破解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难点、堵点,拓展产业帮扶渠道,取得村企互惠、共建共兴的良好成效,探索形成山西经验、山西模式。 其中,通过探索搭建项目对接平台,发展改革委、工商联等部门建立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重点面向山西省百强民企和省级商(协)会推介转型发展、乡村振兴项目。 通过搭建产销衔接平台,统战部、工商联、文旅、商务、农业等部门组织开展“东方甄选山西专场直播”“千企万品”展销、晋商企业家节、山西商会节、“淘味山西名品出晋”等一系列活动,持续提升拓宽山西特色产品品牌和市场。 通过搭建“银团”服务平台,不断拓展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渠道,提升企业联农带农能力。通过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通过搭建慈善公益平台,2023年至今已有983家(次)民营企业和商(协)会捐款捐物8.21亿元,为助农、助学、新农村建设积极奉献。 今天,山西进一步强化各级各部门服务意识,强化民营企业投身乡村振兴、助力县域发展政策支持、资金扶持、金融服务,千方百计做好精细化服务。 山西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如何让县域文旅产业“活起来”“火起来”,将其打造成为当地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民生幸福产业,是一个重要问题。 山西不断提升县域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夯实县域文旅产业发展基础,引导民营企业通过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品牌体系建设,打造出近100条串联乡村、古建、非遗旅游线路,多条旅游线路接待量达到10万余次。 山西省文旅厅党组书记刘永生表示:“下一步,将不断继续加大乡村旅游经营管理、创意设计、专业技能、文化传承、市场营销等人才培育力度。支持和指导建设一批县域乡村旅游集聚区,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培育乡村旅游品牌,持续提升全省乡村旅游美誉度和影响力。”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稳预期、增信心、扩投资的基础。 山西省投资促进局局长杨春权表示,山西持续在“软环境”上下“硬功夫”,积极对接国际通行投资贸易规则,不断深化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政务服务等改革。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做到“拿地即开工”。山西营商环境得到整体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快形成。“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更好环境。聚焦乡村产业、乡村建设等关键环节,引导民营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帮扶模式,提升帮扶实效,推动‘万企兴万村’行动向更高质量、更深层次发展。” 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到今年年底,山西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到6500公里,全省117个县(市、区)全部通高速。 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兼省民航机场管理局局长段新源表示,省交通运输厅着力推进高速公路等大通道建设,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接下来,将用5年时间规划实施一批国省干线公路县城过境改线工程,拓展县城发展空间。同时,不断促进交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紧盯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促进农村客货邮一体化融合发展,打通主动脉、畅通微循环,为山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金融是企业发展的血脉。“万企兴万村”山西行动中,农发行山西省分行、农行山西省分行、中行山西省分行、邮储银行山西省分行分别与山西省工商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开展金融支持“万企兴万村”行动系列专项活动。截至目前,多家金融机构服务涉农类民营经营主体3775户(次),发放贷款149.06亿元。 “我们不断加大政策倾斜、优化金融服务、破解融资难题、深化帮扶行动、强化联农成效,精准支持参与‘万企兴万村’山西行动的企业121家。”农发行山西省分行副行长徐睿说,下一步,农发行山西省分行将继续发挥好职能作用和政策性银行资金规模优势,持续加大信贷投入,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政策性金融服务。 如今,县域经济发展感召更多的民营企业奔赴乡村,寻找“商机”、把握“契机”,在拓展发展空间与对接县域需求中“双向奔赴”,构建融合发展、互利共赢的新格局。 山西通过强有力的活动推进,进一步深化共识、强化意识、激发责任担当,政企同心助力脱贫地区加速形成壮大特色产业、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上下合力同构民营企业投身“万企兴万村”山西行动有利条件。 在山西发展多年的上海创力集团创始人石华辉说:“山西是我的第二故乡。近年来,我切身感受到全省营商环境的不断提高和改善,竞争秩序更加公平、政策支持更加有力、政商关系更加亲清,助力我们民营企业紧抓发展机遇、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为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为兴晋富民贡献晋商力量 民营企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投资者、项目建设者、长期运营者、责任履行者。推进县域经济更深层次、更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民营企业承担更大责任、发挥更大作为。 山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陈旭忠表示:“省工商联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激励各类参与主体在行动中主动担当作为,带头提高政治站位,带头落实帮扶举措。以‘万企兴万村’山西行动为平台,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大力推动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带动形成以五寨马铃薯、怀仁羔羊肉、定襄法兰、万荣外加剂、上党中药材、代县黄酒等为代表的一批特色产业集群,为助推山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活力。” “万企兴万村”山西行动启动以来,山西省工商联选树典型项目、表彰突出企业。通过现场交流会、专题宣传等形式广泛宣传推广先进典型的经验做法,引导激励各类参与主体在“万企兴万村”山西行动中主动担当作为。 此次会议发布2023年度“万企兴万村”山西行动省级先进典型(第二批),向山西远大纵横科技有限公司、牧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怀仁市欣海富民农牧有限公司等先进典型颁发牌匾。 会议还对山西鹏飞集团、山西建龙实业有限公司、山西建邦集团等22家在“万企兴万村”山西行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代表进行表彰。 被确定为山西行动第二批省级先进典型的山西远大纵横科技有限公司,近年来在临汾市隰县着力推进数字乡村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从乡村基础设施升级、数据资源整合、产业数字化发展、数字化基层治理、数字化惠民服务、智慧绿色乡村建设等方面着手,形成数字赋能产业、数字推动治理的数字化新隰县发展格局,辐射10万人受益。 先进典型企业牧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延伸产业链、价值链,成功探索出农旅融合、工旅融合、良性互促发展路子,实现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生态休闲农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通过与农户以保护价形式签订订购合同,建立可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惠及种植、养殖农户5000户,农户年均增收1万元以上。 先进典型企业怀仁市欣海富民农牧有限公司,通过着力打造“支部+公司+农户”发展模式,利用农村闲置土地、养殖圈舍、废弃作物秸秆等资源发展项目,直接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辐射带动本村及周边村3000余户村民从事羔羊养殖产业,羔羊养殖产值达5.1亿元,带动农民走上现代农牧业发展致富之路。 先进典型企业山西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协会+基地+农户”模式在乡村发展中药材种植。为种植户提供送信息、供种子、搞培训、签合同、保收购等全程服务。针对劳动密集型特性建起3座帮扶车间,先后带动1万余户药农从事药材生产,推动县域中药材产业发展,实现企业和农民互利双赢。 据悉,“万企兴万村”山西行动启动以来,山西省1948家民营企业实施项目2655个,结对帮扶3220个村,累计投入资金438.5亿元,诞生了一批可行可复制的典型案例,生动诠释了“诚实守信、开拓进取、和衷共济、务实经营、经世济民”的晋商精神。 以助力重点帮扶县域发展为着力点,聚焦政治引领、产业振兴、高质量发展,以理念共识的凝聚和深化不断加大行动力度,以各方力量不断拓展行动广度,以典型项目的选树和引领不断提升行动效能,山西全力构建民营企业投身县域经济发展的要素保障和软硬环境,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围绕特色培育、三产融合、强链补链、数字赋能、就业增收等不断探索、大胆创新,推动产业全面升级、乡村全面振兴、农民全面发展,刻画出新时代晋商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群像。 图一:2024年10月12日至13日,山西省“万企兴万村”行动现场推进会暨民营企业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山西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的石楼县召开。其间,发布2023年度“万企兴万村”山西行动省级先进典型(第二批)和2024年山西省民营企业100强榜单。会议现场签约项目9个,拟投资额达20.2亿元。 图二:民营企业在山西石楼县崖头村打造了集观光、休闲、度假、康养、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的乡村旅游项目。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