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4-10-30
2024-10-30 第04版:四版 【字体】大 |默认 |

央行再设创新性政策工具

作者: ■本报记者宋寒业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342

    央行再设新货币工具。日前,央行宣布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进一步丰富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决定启用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
    “该工具既是对央行1个月到1年的中短期流动性投放工具的补充,也是我国货币政策框架演进、银行间市场发展的必要举措。”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
    据介绍,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对象为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原则上每月开展一次操作,期限不超过1年;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回购标的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信用类债券等。
    与传统逆回购相比,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有何不同?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最大区别在于操作期限:普遍逆回购操作期限通常为7天,2020年以来最长期限为14天,主要是为平滑月末、季末和国庆春节假期带来的资金面短期波动。而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期限不超过1年,主要针对11月和12月分别有高达1.45万亿的1年期MLF到期。
    两者债券所有权也有所不同。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钟林楠认为,传统逆回购是质押式,一级交易商将债券质押给央行来获取资金,质押的债券需要冻结,但仍然归属一级交易商;买断式逆回购是一级交易商将债券卖给央行,债券所有权转移给了央行。
    央行为何在此时推出新型货币政策工具?“一直以来,降准是央行主要使用的方法,但随着近年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断下调,后续降准的空间越来越小。”温彬表示,9月27日央行再度降准0.5个百分点后,我国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6.6%,距离5%的存款准备金率下限已不足两个百分点。因此,后续将逐步减少以降准的方式置换MLF,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是较好的补充。
    王青分析说,这两个月到期总量相当于9月末MLF余额的42.7%,为历史最高水平。由此,为了平滑高额MLF到期带来的资金面波动,央行需要进行对冲。此前对冲的方式包括大额续作MLF乃至降准等,本次启用期限不超过1年的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则是在降准空间有限,MLF政策利率色彩淡化背景下,对冲大额MLF到期的政策工具创新。
    买断式逆回购的推出将对市场产生什么影响?一方面,买断式逆回购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MLF在期限、资金成本、操作时间与精细化程度上的不足,保持银行中长期流动性的平稳;另一方面,买断式逆回购可以提升流动性管理的精细程度,为央行后续买卖国债(调节长期利率)、非银互换便利等操作提供更多“筹码”与空间。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认为,本次启用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或意味着11月和12月将不再大额续作MLF,MLF操作利率的政策利率色彩进一步淡化,后期MLF调节中期市场流动性的作用也会进一步淡化,MLF余额或将逐步减少。
    买断式逆回购或将对股市和债市产生积极作用。温彬说,央行大量使用买断式逆回购后,将大幅增加持有债券的规模,增加证券、基金、保险互换便利工具的实施标的,有利于扩容互换便利规模,推动增量资金入市,支持股票行情长期稳定向好。同时,有利于央行增强流动性和债券供给的调节能力,稳定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和货币政策立场,有望减少债市利率大幅异常波动的情况。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