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4-10-30
2024-10-30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深意

作者: ■杨孟著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091

    近日,国新办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新闻发布会透露,金融监管总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随即联合召开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以下简称“融资协调机制”)动员部署视频会议,具体落实融资协调机制有关工作。建机制、抓实施,蹄疾步稳、有序推进。
    支持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是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促进就业的现实需要、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和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应有之义。帮扶小微企业纾困解难,是支持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和重大举措。小微企业在其发育成长过程中,因“成长的烦恼”与“融资难”如影随形。建立融资协调机制,旨在通过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高效结合,合力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该机制的核心是,在区县层面建立工作专班,搭建银企精准对接桥梁。在企业端,全面了解辖内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做到“心中有数”,精准帮扶,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在银行端,疏通信息传递和资金传导的堵点和卡点。对于依法合规经营、有真实融资需求、信用状况良好的小微企业,通过该机制注入融资便利。
    央行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央行将流动性注入银行体系后,受到资金供求双方意愿和能力的制约,信用扩张受到供给端和需求端多重约束,金融体系“有钱”难以用出去,也难以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这就迫切需要更加重视和强化“看得见的手”的作用,通过“看得见的手”协同“看不见的手”,用“两只手”弹奏和谐乐章。这正是建立融资协调机制的初衷之所在。正如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10月18日举行的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上所表示的,“强化央地联动和部门协同,从供需两端发力打通信贷投放堵点卡点,统筹解决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问题。”
    既然融资协调机制如此重要,现有的小微企业融资支持机制功能作用又未被融资协调机制所覆盖,现实中也不乏建立该机制的环境和条件,而只有在适逢当下环境条件时才推出该机制,这显然是另有深意的。
    第一,修弥“麦克米伦缺口”。小微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着一个资金缺口,这也即英国金融产业委员会《麦克米伦报告》提出的“麦克米伦缺口”,意指“资金的供给方不愿意以小微企业要求的条件提供资金”所产生的资金需求缺口。换言之,“麦克米伦缺口”实质上也就是小微企业自身条件与其银行信贷条件之间客观存在的“信用缺口”。小微企业之所以被银行视为信贷风险的高危群体,主要原因在于基于市场化和商业可持续原则自我演化出来的信贷风险缓释工具(风险溢价、差别利率等)无法覆盖或消弥这一缺口。本来,银行自身通过风险溢价方式可以适度缓释一部分信贷风险,但利率政策的约束以及普惠金融的特性决定了该路径的局限性。很显然,在缓解瓶颈约束方面,融资协调机制可助一臂之力。
    第二,补齐政策性融资安排“短板”。我国实施的带有政策帮扶性质的融资安排,如各级政府投资基金,在投资方向上更倾向于技术成熟企业,小微企业被边缘化;又如交易所债券市场推出的科创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的科创票据,主要以进入成熟期具有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优势的企业为主,小微企业未被覆盖;再如央行创设的科技创新再贷款工具,支持范围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普通小微企业难入法眼。有了融资协调机制的联合增信,这种状况将大为改观。
    第三,消除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失灵”。为了激励银行增加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曾多次通过定向降准方式释放大量流动性。然而,事实上,定向降准并未有效激励银行向小微企业提供更多贷款,也就是说,降准所释放的流动性并没有真正流向小微企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博雅特聘教授黄益平在一篇题为《中国结构性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以定向降准为例》的工作论文中,对此作了实证研究。就此而言,在消除“失灵”现象,增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和精准性方面,融资协调机制大有用武之地。
    第四,堵住融资管道“侧漏”。截至8月末,全国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1.9万亿元,同比增长16.1%。然而,与这些亮丽的数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实中的小微企业却长期处于“饥渴”状态。这除了前面提到的“麦克米伦缺口”(8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1.9万亿元占同期人民币贷款余额252.02万亿元的比例不足13%)外,还跟小微企业融资管道出现“侧漏”直接相关,如市场上曾经出现的“房贷置换”(利用利差将经营贷置换房贷节省资金),“经营贷转存单(房产抵押申请经营贷,利用利差将经营贷转大额存单套利)等。在融资协调机制下,大水漫灌被精准滴灌替代,“侧漏”现象自然不复存在。
    第五,阻止资金无效“沉淀”。小微企业好不容易从银行融到的资金,又往往被处于强势地位的大企业因账款拖欠而无奈地“沉淀”在无效资产(应收账款)上。近日,中办、国办联合印发《关于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的意见》,按照意见关于健全防范化解大型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制度机制的要求,融资协调机制定能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作者系民建湖南省财政与金融委员会委员)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