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10-29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普惠算力为AI产业繁荣提供底层支持 |
人工智能发展拉动算力需求增长 |
作者:
■本报记者祝凤岚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878 |
|
|
|
|
|
|
在人工智能行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AI跑得快,全靠算力带”。所谓算力,是指设备通过处理数据,实现特定结果输出的计算能力。 近两年,伴随着5G、物联网、AI大模型等信息技术的加速发展,数据处理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进而推动了算力行业的不断发展。 与此同时,算力行业也存在着使用率不高、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面对挑战,算力行业正创新实践,提出普惠算力概念,希望将算力做成社会上普及的基础服务,使有需求的企业能够以更小成本的方式获得更高水平的算力,进而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加速发展。 AI繁荣加大算力需求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AI大模型正逐渐深入各个行业,庞大的数据处理需求下,专为处理大规模数据和复杂计算而设计的智算中心应运而生,并伴随AI大模型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为5787亿元,预计到2028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的规模可达9854.4亿元。 为匹配人工智能行业发展,我国积极加强智算中心建设,并通过政策指导推动智算中心布局。2023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从计算力、运载力、存储力以及应用赋能四个方面提出到2025年发展量化指标,引导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同时,各省份也在出台相关政策激励智算中心产业发展。 在各方支持下,我国算力产业得到发展显著。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2022年我国计算设备算力总规模达到302EFlops(算力单位),全球占比约为33%,连续两年增速超过50%,高于全球增速。另据《2022-2023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显示,2021至2026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52.3%,通用算力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8.5%。 如今,算力应用正伴随着大模型的发展逐渐深入各行各业,不少创新实践背后都有算力公司的身影。如百度采用“万源”架构中的“千帆”功能,助力沈阳文旅在大模型技术与产品方面的积累。商汤科技与中公教育合作,开发了虚拟数字讲师,用于在线教育课程。九章云极和中科曙光共同深化人工智能产业基础服务。 行业推动普惠算力建设 快速发展之下,我国算力行业面临的挑战也浮出水面。 弗若斯特沙利文公司咨询总监朱晓雯此前在公开场合表示,算力使用率不高是目前行业内对于智能算力使用的焦虑之一。目前智算中心算力利用率大概在40%左右,如果没有从模式上匹配用户灵活的算力需求,会在使用上带来浪费。 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2024中国智算中心操作系统市场研究白皮书》显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预计到2025年达到7316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达5万亿元。在“十四五”期间,若智算中心达到80%的应用水平,有望使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增长2.9-3.4倍,相关产业增长36至42倍。 供需不平衡也是算力发展面临的挑战之一。算力供应商九章云极创始人方磊在此前召开的“算力包”发布会上表示,从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来看,算力行业存在着结构性失衡。一方面,与AI行业的热度相比,算力似乎是不够的,但从某些具体品类上来看,算力又是过剩的。 此外,价格贵以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缺乏弹性也是算力行业面临的一大困境。传统的算力商业模式主要有算力购买和算力租赁两种,九章云极联合创始人、CTO尚明栋表示,从经济成本来看,无论是购买还是长租智算服务器,对于大多数的中型企业来说都是非常昂贵的支出。且在租用算力的过程中,大量企业发现会出现时间上的错配。在算力应用过程中,从模型的训练到精调推理,对于算力的要求是非常弹性而波动的。“企业最终目的要的不是算力,而是要在千行百业的业务层面上体现它的行业价值。” 为解决上述问题,不少从业者提出普惠算力的概念,希望将算力做成社会上普及的基础服务,使有需求的企业能够以更小成本的方式获得算力,同时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弹性使用算力。 今年9月,为中国移动等企业提供一体化智算服务的东方超算发布一款普惠型智算产品——CalcDone E800智算一体机,专门面向中小微型B端用户,在性价比方面具有较高优势。同在9月,九章云极提出了“算力包”概念,将抽象的算力分成一个个小包,以“度”为单位提供算力服务。此外,中国电信、联想等企业也在普惠算力方面有所布局。 方磊表示,我们相信普惠的算力可以培育更多的创新业务场景,普惠算力服务带来的,将是极大繁荣的应用和生态。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