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10-29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商会: |
着力在化解纠纷上下真功夫 |
|
作者:
■李运涛安可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310 |
|
|
|
|
|
|
近年来,广西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商会(简称“经开区商会”)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上下功夫,在提升服务能力、促进“两个健康”、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见成效。 商会先后获得全国“四好”商会、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荣誉。成立3年多来,在上级部门的科学指导、有力支持帮助下,经开区商会广泛发动、紧紧依靠会员企业不断探索创新,形成了特有的调解模式,书写了一个个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鲜活故事。 强化党建引领 探索人民调解工作新形式 2023年2月27日,在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支持下,全国商会调解培育培优和“万所联万会”观摩交流活动在南宁举行。180多人现场观摩经开区商会调解工作,给予“做法实、有创新、亮点多”的评价。 “商会定期组织企业员工开展形式多样的民主恳谈会、调研会,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倾诉烦恼、交流工作,我们感到很舒心。”雄辉公司员工赵兰说。在经开区商会,别开生面的党群大会每季度举办一次,由商会党委组织牵头,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联合工会会员参加,商会党委委员、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员以承诺践诺的形式为会员企业办实事。 3年前,商会与南宁市江南区人民法院经开区法庭建立南宁市首个“商会+法庭”诉调对接中心,此后,陆续建立“商会+检察院”“商会+律所”“商会+总工会”……在党委政府相关部门支持、帮助下,商会积极探索党建覆盖、引领人民调解工作新形式。 在调解工作中,作为调解员的商会党委书记郑清树注重发挥引导作用。商会组织基本活动安排涉企纠纷案例警示,建设基本队伍严把企业家政治和法纪关,落实基本制度严格按政策法规执行,确保调解正确政治方向,为促进“两个健康”凝心聚力。 从2021年起,商会会长、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王世雄就协同法院、检察院、公安局、人社部门和律师事务所等,经常性开展送法进商会、进园区、进企业活动,教育引导企业家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共同做好民营企业诚信守法经营、防范法律风险、维护合法权益、预防违法犯罪等工作,共同探讨推进清廉民企建设、维护和谐劳动关系问题。 3年来商会选派、推荐693名企业家参加上级组织的普法培训、业务辅导和理论学习班,邀请36名知名律师开展经常性法律专题讲座、举办15期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培训,提升会员法治素养和理论水平。 商会坚持把主动排查纠纷、就地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稳定作为每月联系走访会员企业的重要内容来抓。目前商会调委会成员已深入276家企业,了解企业需求,指导企业做好涉及土地、劳资、合同纠纷、劳动争议等风险隐患排查,并与当事双方深入细致沟通交流,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同时,商会用好南宁经开区服务品牌和服务企业“直通车”平台,联合党政机关畅通沟通渠道,广泛开展联企活动,加强党政机关与会员企业意见征询、政策反馈、精准服务等对接,鼓励企业家积极主动与党委政府相关部门沟通交流,通过正常渠道反映情况、解决问题、建言献策,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完善“联动”机制 协同化解矛盾纠纷 因担心企业生产厂房安全受施工影响,商会一家会员企业的管理层反对当地一项道路拓展工程,导致工程难以推进。 面对复杂情况,商会决定采取“群英断是非”工作方法,邀请工程的设计方、施工方、企业负责人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党员、群众代表等共同对话,把问题摆到“桌面”上,经过讲政策、明是非、摆道理,企业领导心中的担忧被化解,工程得以顺利推进。 近几年,会员企业内部、企业之间等涉法问题不断增多。大力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创新创业的市场环境,必须充分发挥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职能作用,加强规范化建设,把“商人纠纷商会解”的有关要求落到实处。 商会与南宁经开区法庭建立南宁市首个“商会+法庭”常态化诉调对接中心,与南宁市总工会、南宁经开区党工委共同设立法律服务律师站。落实“万所联万会”机制,与广西万益律师事务所、广西景业律师事务所、广西至诚律师事务所等多家律所建立联系合作机制,为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会员企业提供经常性法律培训、普法宣传、权益维护等形式多样的法律服务。商会调解员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熟悉企业经营管理和商会运行、有行业影响、具有法律政策素养、公道正派、热心调解工作的商会负责人、企业家、律师、工会代表中选聘。 南宁市江南区人民法院经开区法庭、江南区人民检察院及时把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调解员纳入特邀调解名册,承接辖区内委托委派民商事案件。通常采取调解员受邀前往法庭、法官邀请调解员深入商会或企业开展巡审联调等形式。联调时严格按照受理纠纷、调解准备、实施调解、达成协议、督促履行、案件归档等调解工作程序规范实施。 为解决涉企纠纷中常见的买卖合同和劳务合同纠纷,联调中商会调解员考虑到涉案双方均为企业,重点从遵纪守法、诚信经营、保护品牌、长远发展等角度出发,引导双方多商量、多谅解,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大公约数,力促双方握手言和,在减轻企业诉累、成本的同时,避免双方对簿公堂。主办法官则站在当事人的角度,用诚心、真心、善心、爱心、细心、耐心、公心,向当事人说明诉讼调解的好处以及不调解的风险,引导双方互谅互让,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并利用已生效的类案典型调解案例,引导双方正确合理有效调整自身诉讼预期,说服双方通过调解方式化解矛盾纠纷。 3年来,商会调解员根据不同类型纠纷情况,综合运用明法析理、说服疏导、专家咨询、委托鉴定等方式,帮助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防止纠纷激化,做到案结事了。 “已追回被诈骗款项78万元”“对方已支付货款170万元”“房屋租赁违约金3223万元已到账”……3年来,商会调委会已调解涉企纠纷案件近百起,成功率达97.5%,为会员企业和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1.8亿多元。 充分发挥司法支撑和保障作用。经商会、法院、检察院等联合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商会督促当事人按照约定认真履行。能够即时履行协议的,商会调委会积极督促当事人即时履行。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的,由法院及时审查,依法确认调解协议效力。法院在立案登记后委托商会调委会进行调解达成协议,当事人申请出具调解书或者撤回起诉,法院依法审查并制作民事调解书或者裁定书,当事人、商会和法院共同签字确认。对调解不成的纠纷,依法导入诉讼程序,切实维护当事人的诉权。 健全服务机制 助推调解提质增效 商会坚持把推进规范、精准、高效多元化解涉企纠纷服务机制建设作为提高商会调解质量效益的重要依托来抓。 与南宁市江南区人民法院经开区法庭签订《关于建立涉企纠纷诉调对接机制的合作框架协议》,规范纠纷受理、调解、履行、回访以及档案管理、信息报送、考核评估等制度机制,引导当事人优先选择商会调解解决纠纷。 与南宁市江南区检察院签订《江南区检察院与经开区商会建立健全沟通联系机制》,在瑞声科技、腾科宝迪、雄塑科技等多家会员企业设立“检察官工作联络室”,加强法律服务平台建设,引导会员企业设立法务部门、聘请律师或法律顾问,形成协同联动的法律服务力量。 积极争取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机关、工会、人社等部门和律师事务所支持,加大商会调解员培训力度,积极选派商会调解员参加上级组织开展的有关商会调解调研指导、经验交流、课题研究等活动,促进调解员能力素质水平不断提升。定期组织开展商会调解典型案例剖析,对发现的共性问题及矛盾纠纷多发领域,及时向会员企业发出预警,积极帮助会员企业及时发现、确实弄清、协调解决矛盾纠纷,力争矛盾纠纷不出企业、不出商会、不出园区。 “只要坚持好、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完善商会人民调解机制措施,就能够及时把矛盾问题解决在企业末端、化解在萌芽状态,就能够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南宁、平安广西建设,不断书写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新篇章。”商会负责人表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