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10-16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供需双方精准对接 发展壮大银发经济 |
|
作者:
■张国栋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178 |
|
|
|
|
|
|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进一步为银发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具体指导。随着我国银发经济相关政策密集推出、企业加快布局,市场新需求正加速释放银发经济新动能,推动银发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其中,智慧养老与文娱领域成为重点赛道。 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举措,既利当前又惠长远。近年来,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随着银发需求持续增加,我国银发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果,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为12.0万亿元,同比增长16.50%。预计到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30万亿元左右,占同期GDP比重约为10%,不仅显示出银发经济市场的巨大潜力,同时也体现出需求端对消费服务与产品的迫切。 银发经济的发展事关民生,也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从供给端来看,与银发经济相关的企业持续增加,现阶段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在餐饮、护理、保健等基础养老服务方面,同时有较多企业从基础服务领域扩展至智慧养老等新兴领域,让科技赋能银发经济发展。 从需求侧来看,在我国银发经济越来越“智慧”的同时,需求群体对高品质养老产品和服务也提出更高要求,现有养老服务体系和产品供给尚不能满足这些需求,市场缺口明显。换言之,老年人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增长的同时,也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其中,文化是企业最应发力的赛道,无论是文娱场所的适老化改造还是专属产品的创造,银发群体的精神消费需求仍具有较大缺口。新时期迫切需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实现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适应高品质银发需求,打破行业边界,坚持创新引领,推动银发经济科技创新、组织创新、业态创新,开发智能化、功能化、场景化产品和服务,培育银发经济新产业、新优势、新动能,形成新质生产力,催生银发市场新需求,为老人提供复合型产品或服务,提高综合消费体验也是当务之急。 总体而言,虽然目前银发经济产品和服务供给的质量已经显著提高,但距离供需精准对接尚有一定空间。经济运行中,新的供给催生新的需求,新的需求催生新的供给,从而实现供给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的更高水平动态均衡发展。只有做到供需双方精准对接,发展壮大银发经济才能一步一重天,行稳致远。 可以相信,伴随人口老龄化进程,银发人群多元化、高层次的需求一定会推动行业向更广更深领域拓展。从产业长远发展来看,增加供给和提升产品服务质量将是产业发展的着力点。未来,随着供需两侧齐发力,银发经济产业亦将持续扭转单一“养老”概念,向“敬老”和“备老”转变。在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真正让老年群体乐享“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