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10-08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面对新格局新变化 |
因地制宜地探索能源转型路径 |
|
作者:
■本报记者蒋元锐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108 |
|
|
|
|
|
|
为深入学习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由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展规划司主办的“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专题研讨会日前在北京召开。多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未来或将形成什么新格局、新变化,各地区如何因地制宜地探索适合自身的能源转型路径,以应对资源禀赋差异?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这决定了我国的能源转型不能简单复制欧美国家依赖石油和天然气替代煤炭的道路。”中国工程院院士、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吉臻介绍,然而,我国丰富的新能源资源与化石能源具有互补性,二者的融合发展对于实现能源系统的平稳转型和“双碳”目标至关重要。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能源转型发展的基本途径,必须适应新能源的本质特征。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在于适应风电、光伏的间歇性、波动性和随机性。要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以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为目标,并通过多能互补、源网协同、供需互动、灵活智能等技术手段,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实现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的双轮驱动。 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电力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管理机制的创新,还将影响人类社会的能源消费和生活方式。 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运行与气象条件高度耦合。极端天气可能导致风电、光伏发电骤降,同时引发负荷激增和电力设施损毁,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构成巨大挑战。刘吉臻认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必须将安全运行作为重要内涵,健全极端天气风险的动态监测预警和响应机制,提升电力系统的风险预警、应急保障和故障防御能力。 刘吉臻建议,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打通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堵点,保障其健康发展。健全电力交易机制,明确市场项目参与市场交易的合法身份,完善供售电辅助服务、需求响应等交易机制与价格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 刘吉臻表示,推动新能源与传统能源融合发展对能源系统平稳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更大范围内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保障能源安全和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核心环节。 刘吉臻强调,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应用及技术路线选择都要以“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为前提,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传统化石能源将发挥兜底保供和灵活性调节作用,对新能源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因地制宜探索能源转型 在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各地纷纷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能源转型路径,浙江省和青海省分别采取了不同的策略。 浙江是经济发达省份,但由于地理位置处于全国能源供应的末端,浙江的终端用能价格长期偏高,尤其是企业电价,常年位居全国第五高。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浙江省能源局副局长钱哲表示,面对全省新一轮能源供需紧平衡,能源稳价、绿色转型挑战加剧,浙江省以提能效、保重点、促转型为重点,把节能贯穿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全领域。 浙江推动煤电由兜底保障性电源向调节性和保障性电源转型,加快构建以核电为主体,海上风光和光伏为重点,生物质能、海洋能为补充,抽水蓄能为主力调峰的清洁能源开发体系,强化沿海核电基地,华东抽水蓄能基地,浙江海上风能基地,能源资源储备基地的能源发展布局。 此外,能源创新也成重要力量。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赋能能源供需互动,高效利用,聚焦安全供应,积极培育能源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能源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钱哲认为,“提能效”要求精准做好重点行业用能管控,强化化石能源消费预算管理制度,建立与碳排放双控制度相适应的节能标准体系,持续提升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能效水平。力争到2030年能耗强度稳步下降,浙江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27%左右;到2035年,清洁能源成为主力电源,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青海省则聚焦于清洁能源的集约化发展,积极推进全绿电供应体系的构建,成为全国清洁能源发展的前沿。 “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是青海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和实现路径,目前青海省在助力能源低碳转型方面已做出了有益探索。”青海省能源局副局长金耀平表示,青海省深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构建全绿电供应体系,2023年全省清洁取暖率为70.7%。融入“东数西算”工程,构建绿色算力体系,2023年全省可再生能源消纳权重达72%,居全国前列。聚焦服务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青海省推动清洁能源集约化发展,截至7月底,累计清洁能源装机5449万千瓦,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全面推进。 在企业层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创新能源发展模式,提高了新能源装机比例,助力能源绿色转型。 “集团不断创新能源发展模式,有效助力能源发展绿色转型,装机规模由1亿千瓦增加到2.44亿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从13.8%增长至51.3%。”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战略规划与发展部副总监曾武介绍,切实履行能源保供责任,探索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的有效途径。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