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09-25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技术经理人让科技成果走出“死亡之谷” |
|
作者:
■钱立功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210 |
|
|
|
|
|
|
“技术如何匹配公司产品”“具体怎么转化”……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经理人王辉深入解释某项激光雷达技术专利的适用性,并就市场运营给出建议,着力促成专利拥有者刘东教授和某环保企业合作。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这段转化过程,被许多人称为“死亡之谷”,很多技术成果因种种因素而难以顺利抵达产业化终点。技术经理人的出现,使这一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技术经理人,是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过程中,发挥组织、协调、管理、咨询等作用,从事成果挖掘、培育、孵化、熟化、评价、推广、交易并提供金融、法律、知识产权等服务的专业人员。技术经理人在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由“书架”到“货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发挥着“催化剂”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推进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2022年,“技术经理人”这一新职业正式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许多省份将技术经理人纳入职称序列,列入“十四五”紧缺人才开发目录。但要知道,我国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仍处于发展初期,数量相对不足、水平参差不齐、高端专业化人才稀缺和职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难以满足科技成果转化的现实需求。 之所以相当部分成果难以跨过“死亡之谷”,无法实现产业化,主要还是供需信息不对称。技术经理人正是帮助跨越信息盲区的关键力量。他们一头连着科研院所,一头连着市场和产业,有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技术成果定价难等问题,实现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 当前,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势头正盛,技术经理人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中获得广泛认可,且对技术经理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科技部印发的《“十四五”技术要素市场专项规划》提出,到2025年“技术经理人数量突破3万名”。各地也制定相关政策,推进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从国家到地方,越来越重视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 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抓手。打通转化“梗阻”,让科技成果尽快跨出“死亡之谷”,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势在必行。要加强顶层设计,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科学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机制。制定完善各项法规,为人才培养、成果转化提供法律、制度保障。加强教育培训,建立高校、企业、社会多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学科、师资建设,加快领军人才的培养。健全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职称评审、绩效考核、岗位晋升、表彰奖励等考核评价体系,拓宽技术经理人职业发展路径。加快转化服务平台建设,帮助技术经理人及时获取相关信息,为推进成果转化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必须下好“先手棋”,牵住“牛鼻子”,勇闯“无人区”,拆除“篱笆墙”,加快建设高质量的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