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09-18 第05版:五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抚州市工商联:创新商会组织建设 |
|
作者:
■司马岩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482 |
|
|
|
|
|
|
近年来,江西省抚州市工商联紧扣“两个健康”主题,凝心聚力、改革创新,持续在强化教育引领、健全联系机制、强化规范管理等方面下功夫,推动工商联商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夯实工商联事业发展基础。 截至目前,全市工商联系统有商会232家,其中异地商会23家,行业商会22家,乡镇(街道)商会65家,外埠商会86家,新生代企业家商会12家,女企业家商会12家,工业园区商会12家。 强化教育引领 把牢商会建设“方向盘” 抚州市工商联始终坚持把教育引领摆在首位,持续推动组织建设。 以党建带会建。严格落实“两个同步”,在10个所属商会同步建立党组织,选派班子成员到商会担任党建指导员,指导开展党建工作,以党建促会建。在商会组织中深入开展“井冈红”理想信念教育和勤廉商会创建,引导商会会员树牢守法诚信经营意识,自觉做到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发挥培训赋能的助力作用。实施“进名校、请名师、访名企”培训行动,组织所属商会负责人赴浙江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泉州市委党校、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等院校举办民营经济人士高级研修班11期;赴知名企业学习考察,邀请知名专家作专题辅导报告,联合所属商会举办抚商大讲堂9期;启动抚州市“赣商传承”民营企业接班人培养“六大行动”,着力加强商会和会员的教育培训。 发挥互学互鉴的激励作用。聚焦不同主题,连续四年组织召开全国抚州商会会长联席会议。建立全国抚商合作机制,该机制已成为抚州商会交流互鉴的平台、宣传推介抚州的平台、党委政府“问计于企”的平台和区域经贸交流合作的平台。 健全联系机制 搭建政商交往“连心桥” 抚州市工商联积极争取抚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持续搭建政商交往连心桥,营造支持商会发展的浓厚氛围。 出台文件保障政策落地落实。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以市委办、市政府办名义下发《关于促进工商联所属商会改革和发展若干措施》,抚州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印发《抚州市关于加强商会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持续强化对所属工商联所属商会工作指导,促进商会规范发展。 挂点联系奠定机制保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商会建设,建立市党政领导定期与商会联系交流工作制度,安排市委、市政府领导挂点联系所属商会和外埠商会,对市领导出席抚州市各商会组织重大活动作出具体规定。 强化组织管理 练好商会发展“真功夫” 抚州市工商联持续加强对所属商会的指导、引导和服务,着力促进商会健康发展和商会会员健康成长。 强组建广覆盖。立足抚州实际,突出新生代商会、女企业家商会、工业园区商会、乡镇商会建设,实现工业园区工商联分会、新生代商会、女企业家商会全覆盖,乡镇商会建设发展迅速,今年以来新增乡镇商会59家。联合市直相关部门,成立有色金属行业联合会、电子信息产业协会、抚州市生物医药产业联盟,成为助推“2+4”主导产业发展的有效主体。在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福建、江苏等地成立28家外埠商会,推动成为助力“双招双引”的桥梁和纽带。2023年以来,利用商会换届和年会的契机,组织招商引资推介9次,4600余名民营经济人士参加,累计签约项目28个,签约项目资金超160亿元。 精管理促提升。制定出台市工商联直属商会管理办法、直属商会评价办法和商会会长、监事长、秘书长考核评价细则和所属商会考核奖励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健全商会会长、党支部书记、监事长、秘书长述职评议机制,充分运用考核评价结果,对年度考核获优秀等次的商会和党支部进行奖励和经费支持,达到了表扬先进、激励后进的目的。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