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09-11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以外资准入新举措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改革 |
|
作者:
■李富永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599 |
|
|
|
|
|
|
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接连两天出台的两项开放举措,分别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两个领域将对外开放推向了新局面。 9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发布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删除了制造业领域仅剩的2条限制措施:“出版物印刷须由中方控股”和“禁止投资中药饮片的蒸、炒、炙、煅等炮制技术的应用及中成药保密处方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在制造业领域,中国已经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对外资实行禁入政策。 而服务产业领域,允许外资在中国开办医院的决定也可谓石破天惊。9月7日,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在医疗领域开展扩大开放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拟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苏州、福州、广州、深圳和海南全岛设立外商独资医院(中医类除外,不含并购公立医院);同时,在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允许外商投资企业从事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以用于产品注册上市和生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2023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202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宣布,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 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标志着我国制造业对外开放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将“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承诺充分履行。尤其表现在服务业领域,众所周知,医疗领域在许多国家都如同禁区,而如今,在试点区域允许外资开办医院、允许外商投资企业从事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于产品注册上市和生产,进一步彰显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我国制造业开放最早的领域,也是市场竞争最充分、全球产业分工合作最紧密的领域。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标志着我国制造业对外开放达到世界新水平。须知,即便是在全球化程度高度深入的当今,别说是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对外资保留范围限制,即便是部分发达经济体,也仍然在制造业领域对外资进入采取限制措施。 在当今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处处阻遏中国发展、并在世界经济交流中逆全球化潮流开历史倒车之际,我国则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加开放、公平的投资和贸易环境,为当前全球投资贸易环境的开放与合作作出了中国贡献,充分彰显了我国扩大国际合作的积极意愿和支持经济全球化的鲜明态度。 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能够将对外资开放做到如此程度,体现了我国力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鲜明立场。我国作为世界少有的超大规模市场,乐意让外资分享中国巨大的市场红利和发展红利,是中华民族和谐万邦传统理念的新发展,是中国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理念的切实体现,这必然将促进中外企业交流合作,为推动全球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不竭动能,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证,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中国方案。 随着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大,国内深化改革的课题扑面而来。对外开放与对内改革两个政策取向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同车之两轮任何一方都不可偏废。我们要发扬以往的“弄潮儿敢向涛头立”的无畏精神,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以不断深化改革追求和释放发展红利。如今,随着制造业对外资的限制政策全部“清零”以及医疗领域对外资将开放,对与之直接相关的政府管理和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甚至对直接相关的社会环境也提出了新要求,可以说进一步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任务和课题已经无可回避。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