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09-02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渝北区强化新时代渝商培养 |
|
作者:
■王灿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360 |
|
|
|
|
|
|
近年来,重庆市渝北区工商联深入贯彻落实市委“新时代渝商培养计划”,实施“五个强化”,扎实抓好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高素质成长工作。 强化党的领导 引领高素质成长 凝聚思想共识。渝北区委、区政府把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高素质成长工作作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定期听取汇报,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强化顶层设计。区委牵头开展代际传承专项调研,明确学习培训、考察交流、子女入学等机制,助推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高素质成长。 做到“三个纳入”。把“年轻一代”教育培养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纳入对镇街部门党委(党组)实绩考核内容。 强化培育培养 赋能高素质成长 加强教育培训。全力抓实常态教育,搭建“3+4+N”教育培训体系,开办高校培训班、非公有制经济大讲堂、线上“云课堂”“三大课堂”,不断为年轻一代企业家成长赋能。 实施“五大工程”。围绕重庆市工商联“十百千万”年轻一代培育计划,深入实施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成长“灯塔引航”“聚力奋斗”“青蓝接力”“强基固本”“守法诚信”五大工程。 注重政治安排。选拔“三强一好”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进入工商联领导班子,占比35%,推选35名优秀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担任市区“两代表一委员”,建立300余名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人才库。 强化制度机制 保障高素质成长 建立沟通联系机制。建立区领导联系商(协)会、重点民营企业制度机制,常态化开展“大走访大谈心”等活动,畅通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与党政领导干部联系沟通渠道。 建立规范政商交往机制。出台《渝北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行为清单(试行)》,为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成长营造风清气正环境。 建立激励机制。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在政治安排中优先考虑年轻一代优秀人才。 强化组织建设 推动高素质成长 组建青商组织。开展“全区青商一盘棋”活动,渝北区53个商(协)会全覆盖建立青委会组织,会员3000余名。 强化党建引领。以青年商会党支部为龙头,打造“1+N+N”红色孵化器,带动渝北区年轻一代听党话、跟党走。青年商会党建做法被全国工商联确定为“商会党建工作示范单位”。 推进融合发展。吸纳16家基层商(协)会青委会主任担任区工商联领导班子成员,推荐21名优秀青年企业家进入市青年企业家商会,形成“市+区+商(协)会”三级架构体系,推动融合发展。 强化平台搭建 助力高素质成长 打造“渝北青商成长学堂”“代际说”“青年说清廉”等品牌,组织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前往大湾区、上海、越南、俄罗斯等国内外交流互访,提升对外影响力。与30余家青年企业家组织签署友好商会协议,常态化开展交流活动。 搭建维权平台。开展“法律三进”活动,建立“2+5+N”法治保障沟通协作机制,以渝北区青年商会为依托,成立“一个中心两个服务团”,为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提供政策、法律、金融、科技、人才等全方位服务与支持。 搭建宣传平台。创办《渝北商会》会刊,开展“渝北青商”系列宣传活动,讲好渝北青年企业家故事,培育和树立优秀典型,引领和激励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高素质成长。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