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4-08-28
2024-08-28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普惠型养老服务大有可为

作者: ■何翠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605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覆盖面。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经济与产业研究所副所长杨晓奇表示,普惠型养老服务具有公平性、可得性、可及性、综合性和可靠性等特征。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就是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为全体老年人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可负担、质量有保障的养老服务。
    今年1月召开全国民政工作会议提出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其中就包括“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会议要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立法,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抓好示范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启动实施养老机构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当前,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预计今后10年,每年还将有超过2000万人的新增老年人。预计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将超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但目前养老服务业供给与需求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以养老机构为例,截至2023年末,全国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4.1万个,养老服务床位820.1万张,其中公办性质的机构占比45%。分析养老服务业中的市场机遇,不得不正视现阶段养老金的发放情况。据2023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我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支出为63757亿元,经测算,2023年年内平均领取养老金的人数为13920万人,平均每人月均养老金水平约为3816元。综合上述全国养老机构床位数据以及退休职工每人月均养老金数据可以分析,除机构性养老之外,普惠型养老服务将是主流,经济适用、普惠大多数老年的养老服务将在市场竞争中更受青睐。
    事实上,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英国政府就已经开始逐渐推行社区照顾的养老模式,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在英国各地已相当普及并在世界各地推广,其主要做法是,大力发展就近基层社区的助老服务以及全科医生就近诊疗、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服务。诸如居家养老、就近养老服务供给等普惠型养老服务模式受到普遍重视当下,该模式也进一步细分完善,如打通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构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等。
    北京今年就已开展为给老年人提供“家门口”的普惠养老服务,将布局建设100个街道(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为周边老年人提供综合性专业化的服务。在新疆,“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被列入2024年十件民生实事,将因地制宜建设1万个老年助餐服务点,实施1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建成100个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笔者认为,普惠型养老服务设施,不仅需要具体扶持政策,更需要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双驱动,进一步激发该领域的市场潜力。
    多年来,面向中低收入老年人的养老服务一直是短板,需求旺盛、供给不足,这给社区镶入式、普惠型养老服务带来了发展机遇。除助餐、助行、助医等日常养老服务外,康养特别是普惠型的中医运动锻炼等专业化保健康养也将是一大趋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数据显示,我国超过1.8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患有一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加强康养与养老服务结合,加强医养结合服务政策保障,也是一个重要方面。
    此外,养老服务专业护理人才缺口较大,因此,一方面要加强职业培训,另一方面,要加强智能化、普惠型养老服务模式创新,进一步促进普惠型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