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08-21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不妨用大数据手段遏制网购乱象 |
|
作者:
■李富永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840 |
|
|
|
|
|
|
针对电商交易“仅退款”举措正在被个别心术不正的人用来谋取不义之财的现象,电商平台开始了完善规则堵塞漏洞的探索。最近,淘宝在8月9日上线仅退款新规一周后,不合理“仅退款”数量锐减,平台的介入已减少20%。 “仅退款”是电商交易在进入争顾客阶段后平台在提升消费体验方面又一探索,旨在免除消费者网购后退货的后顾之忧,客观上倒逼商家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意识,从而促进网上交易的发展。这原本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却被个别居心叵测的“羊毛党”利用谋取不义之财。有的“顾客”不是为了需要而买货,而是为退款而下单,于是出现了诸如“零元购”和频买频退的反常现象,明显在薅商家羊毛,让网上购物成了“零元购”。更有甚者,有的不法商家为了陷害同行,竟然也冒充客户玩弄“仅退款”。难怪有商家宁可驾车1000多公里去找买家维权,尽管争议对象只是12双袜子,仍要讨一个理。实在是被激怒了。 “仅退款”欺诈现象当然不是电商乱象的全部。事实上,如同硬币的两面一样,电商交易中依然存在商品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用户退货退款难等另外一面的问题。可以说是旧问题未绝、新情况又出。正确的态度是不能等到旧病全治好再理会新问题,两方面的问题都要着手治理。何况平台中的商家也大多是中小商户,他们维权能力和消费者一样,其实也很薄弱。 “解铃还靠系铃人”。“羊毛党”利用“仅退款”规则漏洞实施骗购行为,堵塞漏洞自然还需要从电商交易规则的制订和实施环节着手。电商平台作为交易的中间人,应该担负起完善交易规则、使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同时同步都得到保障的职责来。“仅退款”的推出是消费者优先理念的一种体现,但这并非是平台只为消费者站位。如果把商品交易行为看做一个天平,平台就像是砝码,一旦偏向哪一方,天平就会出现倾斜。平台立足之本是公正中立,要让买卖双方都信服。而目前,要在“仅退款”条款被滥用后让商家感受平台的保护,否则商家就会认为平台偏袒。 明明商品没有问题却利用“仅退款”条款薅商家羊毛,这有可能涉及商业欺诈触犯法律,果真如此则要担负刑责。但如果走到这一步,意味商业环境已经失去了自我矫正能力。尽管法律是最后一道防线,但如果能在交易制度和规则层面设计好,能在第一环节阻挡,那是最理想的、最直接的解决办法。 完善规则堵塞漏洞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平台要积极探索尽快补漏。据说近期国内外电商平台企业成功探索出的一个手段和渠道,就是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力量,从海量数据中甄别真假退货、根据消费者过往购买历史以及购买习惯等来检测退款申请是否属于恶意欺诈,这就是一个不错的创举。 以淘宝为例,该平台的做法是根据新版体验分提升商家售后自主权,对优质店铺减少或取消售后干预,比如对店铺综合体验分4.8分以上的商家,平台不会通过旺旺主动介入、支持收货后的“仅退款”,鼓励商家先跟消费者协商。此外,淘宝的“仅退款”大模型将同步升级,拦截恶意、不必要的“仅退款”,且不区分商家的体验分的多少,只要是恶意、不必要的“仅退款”,都予以都拦截。 与此同时,面向服务表现优秀商家的申诉处理保障也正式上线,平台可为商家提供优先快速审核、专属客服处理等多项权益。此外,对其部分退货退款订单不再开放评价入口。 堵塞“仅退款”条款在实践中存在的漏洞,相信平台企业有许多可为之处,最终一定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希望平台企业要积极主动,想方设法完善市场规则。既然“仅退款”举措的推出是平台将基于大数据能力多维度结合识别、对买家的售后诉求直接做出退货或退款支持,那么在维护商家合法利益不受侵犯方面,也同样可以利用大数据能力多维度结合识别。这需要平台首先开发异常的“仅退款”行为识别模型,拒绝有异常的“仅退款”诉求。其实,诸如异常高频“仅退款”、寄回空包少件、高频假货问题退款等,都是不正常的,都可以利用大数据可以予以识别。 “仅退款”被滥用现象,也提醒平台推行“仅退款”制度要因地制宜,不要为了跟风显示自己服务标配丰富而强配。“仅退款”创新来自于拼多多,是因为拼多多早期货盘以农产品为主,这类商品多为生鲜,不仅价格低,而且退货回收困难、退货后无法再进入市场,因此推出“仅退款”以躲开麻烦、提高交易效率。但这对价值高且易于保存的商品而言就未必适宜。所以平台要避免盲目在所有货品种类上实行“仅退款”。 当然,针对“仅退款”活动中明显触犯刑律的极端个案,司法机关也应该及时出手,依法维护市场秩序。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