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4-08-21
2024-08-21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中药茶饮“火出圈”也莫盲目消费

作者: ■余明辉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164

    中药茶饮、中药咖啡、中药面包、中药冰淇淋……最近,一股“万物皆可入中药”的风潮在餐饮行业大火。当年轻人喜欢的食品饮品加入中药成分后,似乎增加了一重养生元素,因此大受欢迎,销售火爆。然而,这些食品饮品价格往往较高,其养生功效也备受质疑。
    不可否认,中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调理身体和预防疾病方面确实有其独到之处。但是,将中药成分添加到食品中,是否真的能达到养生的效果,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些消费者反映,这些中药食品中的中药含量往往微乎其微,与其宣传的养生功效相去甚远。更有甚者,部分产品只是借中药之名,行高价销售之实,实际上中药成分只是噱头,对消费者的健康并无实质性帮助。
    中医讲究药物的相生相克,不同的药材之间需要精心的配伍才能发挥最佳效果。然而,这些中药食品在研发过程中是否经过了科学的配伍和严格的实验验证,我们不得而知。如果只是为了追求新奇和时尚而随意添加中药成分,不仅可能达不到预期的养生效果,甚至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再者,这些中药食品的价格普遍偏高,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中药”这一标签的加持。一些商家利用消费者对中药养生的迷信心理,故意抬高价格,以此牟取暴利。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破坏了中药的声誉和市场秩序。
    以某知名中药茶饮品牌为例,其主打产品中加入了几味常见的中药材,便以“养生茶饮”的名义高价销售。然而,消费者在购买后往往发现,所谓的养生效果并不明显,甚至有些人因为过量饮用而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都在提醒我们:中药餐饮并非万能的养生圣品,消费时需谨慎辨别。
    面对这股中药餐饮的热潮,作为消费者应该保持理性。不要被花哨的营销手段和夸大的宣传所迷惑,更不要盲目跟风消费。在选择中药食品时,应该仔细查看产品的成分表和生产工艺,了解其真正的养生价值。同时,也要关注产品的价格是否合理,避免被高价低质的商品所欺骗。
    商家在推出中药食品时,更应该秉持诚信经营的原则。不仅要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还要在产品研发上下功夫,确保所添加的中药成分能够真正发挥养生功效。而不是仅仅依赖营销噱头来吸引消费者,更不能因为添加了中药成分就肆意抬高价格。
    此外,相关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中药食品市场的监管力度。对于虚假宣传和价格欺诈等行为要予以严厉打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还应加强对中药食品的研发和生产过程的监督,确保其科学性和安全性。
    中药茶饮等中药食品的出现,无疑为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但广大消费者在享受这些新颖产品的同时,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消费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在享受美食的同时,真正收获健康和快乐。而那些企图通过中药噱头收割“智商税”来牟取暴利的商家,最终也必将被市场所淘汰。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