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08-15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襄阳凝聚民企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
|
作者:
■童勇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431 |
|
|
|
|
|
|
近年来,湖北省襄阳市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投身乡村振兴,探索产业兴、百姓富、企业赢的融合发展新路子。截至目前,全市已有491家民营企业和商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结对帮扶478个村,实施兴村项目708个,交出一份民营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精彩答卷。 聚合力齐推动 襄阳市委、市政府聚焦“两个健康”,把“万企兴万村”行动纳入市委一号文件和市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党建工作考核,制定各级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全市先后两次召开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引导民营企业融入全市农业产业链建设,为“万企兴万村”行动明确主攻方向。 襄阳市实施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工程,着力打造一支胸怀理想、实干担当、心系乡村的民营企业家队伍。常态化落实“政企恳谈会”等活动,千方百计为企业纾困解难。建立村企共建机制,实现“组织联建、人才联育、活动联办、发展联促”。 襄阳市重点打造115对村企结对试点,遴选13个“万企兴万村”行动实验项目,其中2个入选全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实验项目。举办“襄阳企业家日”活动,选树一批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的先进典型。在典型引领带动下,全市先后有30多位民营企业家获评全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全省“万企兴万村”行动标兵、全省“光彩之星”。 激活力建机制 优化考核评价机制。襄阳市制定一系列制度,把民营企业和商会参与“万企兴万村”等行动的实际成效作为重要考评内容,有效激发企业履职积极性。3年来,先后有35家商会被评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先进商会”。 优化动态调整机制。襄阳市跟踪掌握民营企业帮扶乡村情况,结合工作基础进行动态调整,新增企业重点结对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脱贫村、薄弱村,并按照企业自愿、就近就便和重点倾斜的原则进行动态调整优化。截至目前,全市98%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优化互帮互学机制。襄阳市充分利用座谈会、联谊会等形式,定期开展分享交流。 抓帮扶添动力 聚焦产业抓帮扶。襄阳市围绕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发展等主题,连续7年举办“楚商襄阳行”活动。扎实开展新乡贤统战工作专项行动,实施“三个一千”计划,用3年时间吸引千名乡贤回归、落地千个“同心工坊”项目、办好千件惠民实事。立足资源禀赋,确定民营企业兴村产业,创新“企业+合作社+农民”等协作模式,构建发展共同体。如襄阳正大集团坚持完善“从农场到餐桌”现代循环农业全产业链条,辐射9个县(市、区)60多个乡镇,直接带动就业2482人,助农年增收2.2亿元。 聚焦消费抓帮扶。襄阳市针对农村“卖货难”问题,发展电商进行消费帮扶。中国有机谷电商产业园引导85家企业与56个村精准对接,通过电商帮扶销售农副产品、建立特色产业基地、免费培育电商人才、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实现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企业发展三方共赢。目前,已建立电商基地48个,培育农村电商人才5万多人,带动镇村242家个体创业,辐射4.2万农户,实现就业2万多人,累计帮助农户销售农副产品19.3亿元。 聚焦公益抓帮扶。比亚迪董事、联合创始人夏佐全和妻子杨志莲创立的深圳市莲夏慈善基金会每年拿出近500万元捐助南漳乡村教育事业,累计捐赠3000万元。骆驼集团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用于乡村建设。襄阳市民营企业和商会积极参与爱心助学等公益事业,累计捐款捐物达5.4亿元。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