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4-08-07
2024-08-07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以服务消费为抓手为扩大内需增动力

作者: ■张国栋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337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6方面20项重点任务。专家表示,《意见》涵盖了服务业各领域,既有基础型服务消费,也包含改善升级型消费,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需求。
    服务消费是扩大内需的新引擎。《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强调要“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并对“积极发展服务消费”作出一系列部署。不久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提出,要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要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明确“把服务消费作为消费扩容升级的重要抓手,支持文旅、养老、育幼、家政等消费”。《意见》的印发,进一步释放出以服务消费为抓手,为扩大内需添动力的明确信号。
    服务消费是最具“烟火气”的线下生活场景的综合,既能够刺激和带动大量相关的交易活动,也是促进服务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当前,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服务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成为消费回暖的主动力。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服务消费较快增长,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7.5%,比同期商品零售额增速高4.3个百分点。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9.2%,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为45.6%,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表现出对整体消费的巨大拉动和支撑作用。发掘服务消费巨大潜力,打造服务消费发展新动能,对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具有重要意义。
    从发展水平看,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费升级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消费需求从“有没有”逐渐转向“好不好”,对获得感、幸福感和生活品质提出更高要求。服务消费所具有的消费特征与需求结构升级的方向高度契合。从人口结构看,我国老龄人口占比不断提高,所伴随的家政、健康、护理等生活服务需求更加迫切,“银发经济”正加速发展。从发展特征看,我国消费结构升级与数字经济发展形成交汇并深度融合,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赋能服务业发展,推动服务业线上线下交融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催生数字健康、数字教育、智慧餐饮等服务型消费新形式、新内容、新场景,更好满足和创造多层次、个性化、多样性的服务型消费需求。
    服务消费还面临着不少挑战。诸如有效供给不充分、行业标准不健全、平台建设不完善等。在此现实语境下,《意见》可谓正当其时,不仅有利于补短板、强弱项,更有利于激发服务消费内生动能,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为扩大内需和拉动经济提供有力支撑。
    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关键是瞄准服务业发展面临的痛点、难点,有的放矢打破制约服务消费的瓶颈,释放服务型消费增长新动能,尤其要关注多样化消费需求,培育新兴消费增长点。服务消费涉及行业众多,《意见》的落实推进需要各方形成合力,从财税金融、人才、统计监测等方面强化政策保障支撑,从而充分释放服务消费潜力,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
    总之,我国正处在服务消费较快增长阶段,服务消费增速快于商品消费,成为居民消费的主要增量来源。但与高收入经济体相同发展阶段的平均水平相比,我国目前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比重仍然偏低,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以服务消费为抓手,为扩大内需增动力不仅可行,而且必要。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