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07-31 第06版:六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山东宁津县工商联推动商会调解工作提质增效 |
已成功调解涉企纠纷90余件 |
作者:
■毛瑞霞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491 |
|
|
|
|
|
|
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工商联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发挥商会在化解涉企纠纷、协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宁津县工商联率先推动成立县级商会商事调解中心,推动工商联法律服务工作横向拓展、纵向延伸,积极赋能“两个健康”。 截至目前,宁津县线上线下已成功调解涉企纠纷90余件,标的额2100多万元。其中,近一半案件均能随案履行,履行金额510余万元,为企业节约诉讼费用20余万元。 协同联动 宁津县工商联协同新联会、法院、津城街道共同发力,推动商会商事调解工作。宁津县商会商事调解中心于2023年9月登记注册、10月揭牌成立,选聘10名有行业影响力、法律素养高、热心调解工作的商会负责人、企业经营者、新联会成员、公职律师担任调解员,并邀请1名退休法官担任首席调解员。 宁津县工商联与法院、司法局、人社局联合建立商会调解工作合作机制,召开全县商会调解工作座谈会。随后,指导12个镇街商会设立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调解工作室,推动实现商会调解组织“全覆盖”,建立涉企纠纷化解“快车道”,引导更多民营企业优先通过选择商会来解决纠纷。 在宁津,企业当事人依托“工商联商会调解服务平台”及配套开发的商会调解APP、微信小程序,申请在线咨询、在线评估、在线提请调解。调解组织通过平台依据企业当事人申请或分派调解员调解案件,建立调解案件归档统计、调解员名册管理系统,依法依规与人民法院开展诉调对接,以最快速度、最低成本化解涉企纠纷,真正实现“人在家中坐、案在云中调”。截至目前,宁津县线上调解案件62件,结案60件,结案率达96.77%。 夯实保障 宁津建立“工商联+法院”协同联动机制,签署《关于进一步加强法院与工商联沟通联系充分发挥商会解纷效能联席会议制度》文件,制定业务合作交流机制等5项工作规则,共同推动调防结合、诉调对接。截至目前,已召开联席会议4次,议定规范调解流程、调解员轮值等13个事项,宁津县人民法院将县商会商事调解中心聘为特邀调解组织。 为进一步深化商会调解工作,宁津县工商联通过集中受训、以案代训等方式,组织调解业务培训4次,邀请退休法官、特邀调解员讲授调解业务知识,切实提升调解员维权服务专业知识、履职能力和职业操守。 提升服务 对于调解过程中发现的企业经营风险点,宁津县工商联通过商会微信群、公众号等渠道,及时向会员企业或行业商协会发送提示建议,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截至目前,宁津县商会商事调解中心已接受企业法律咨询150余次,有效规避企业法律风险70余个,做到抓前端、治未病。 据宁津县工商联有关负责人介绍,线上,通过“宁津工商联”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平台为民营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法规宣传、技术创新等“一揽子”惠企服务。线下,宁津县工商联联合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协调机制成员单位,开展“亲清直通车暖企助企”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开展“三金沙龙”“驿齐助企合规发展”等主题企业家副主席(副会长)轮值活动15期,惠及辖区商(协)会及会员企业420余家。 宁津县工商联拓展“调解+”服务链,成立“金盾法律服务团”,“调解+普法”,调前讲法、调中明法、调后析法,结合案件情况,分析纠纷成因,指导企业修订规章制度,规范经营管理,引导民营企业防范化解法律风险。与司法局联合常态化开展“法治体检”活动,共组织30余名法律服务人员走访企业30家,帮助企业梳理法律风险点16个,出具法律意见22条,帮助企业审查完善规章制度15项,出具法治体检报告28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