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07-29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遏制人工智能造谣亟待提升多重门槛 |
|
作者:
■鞠实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396 |
|
|
|
|
|
|
近期,多地公安机关发布了多起利用AI工具实施造谣的相关案件。6月20日,上海市公安局城市轨道和公交总队官方微博@轨交幺幺零发布警情通报:两名营销人员为博取关注造谣地铁站发生持刀伤人的情况,被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其中一人,使用AI软件生成视频技术,编造了地铁行凶的虚假视频等不实信息发布到网上,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据了解,便利的AI工具大大降低了造谣成本,提升了谣言数量级和传播力。AI造谣呈现出门槛低、批量化、识别难等特点,亟待加强监管,斩断背后利益链条。 毋庸讳言,目前AI造谣之所以能够迅速蔓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网络发布的门槛低。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但这也为虚假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温床。AI技术的加入,更是让造谣成本大幅降低,虚假视频、音频的生成变得轻而易举。 因此,有关方面必须从源头上遏制这种趋势,提高网络发布门槛。包括但不限于对发布内容严格审核以及对发布者资质认证。网络平台应担负起更大的责任,通过技术手段对上传的内容进行初步筛选,对疑似AI生成的内容进行标识和进一步核查,确保信息真实性。 除了提高网络发布门槛,法治惩戒门槛也必须相应提升。当前,虽然我国有相关法律法规对造谣行为进行规范,但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法规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对于利用AI技术造谣的行为,法律应给予更严厉的惩处。这不仅是对造谣者的惩罚,也是对整个社会的警示。我们应该明确,利用AI造谣不是无害的恶作剧,而是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严重侵害。 与此同时,连带责任门槛的提升也刻不容缓。网络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对于平台上发布的内容负有不可推卸的监管责任。当AI造谣信息在网络上泛滥时,平台不能仅仅以“技术中立”为由逃避责任。对于那些因为审核不严而导致AI造谣信息发布,进而造成巨大不良影响的平台,应严肃追究其监管责任。这种连带责任的提升,将迫使平台更加严格地履行其审核义务,从而有效地遏制AI造谣信息的传播。 值得一提的是,提升这些门槛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政府、法律界、技术界和社会公众共同努力的长期任务。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监管,确保其履行信息审核义务;法律界应不断更新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适应技术的发展;技术界则应积极探索新的技术手段,以辅助信息的真实性核查;社会公众则应提高信息识别能力,不轻信、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 在提升门槛的同时,还应加强公众教育,提高人们对AI造谣的识别能力。这包括但不限于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升公众对信息真伪的辨别能力以及通过媒体、社交网络等渠道普及AI技术的相关知识。只有当公众具备足够的信息素养和技术认知,才能在面对AI造谣时保持警惕,避免被虚假信息所误导。 此外,还应鼓励技术创新,以技术对抗技术。例如,可以开发更先进的AI算法来识别和过滤虚假信息,或者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来追溯信息的来源和传播路径。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将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可信的网络环境。 综上所述,遏制AI造谣亟待提升多重门槛。通过提高网络发布门槛、法治惩戒门槛和连带责任门槛,我们可以有效地遏制AI造谣信息的传播,保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强公众教育和技术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措施。只有综合施策、多管齐下,才能构建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让AI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