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07-24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拓攻(南京)机器人有限公司: |
每一次蜕变都离不开“科技创新” |
|
作者:
■本报记者庄道秋通讯员封青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743 |
|
|
|
|
|
|
总架次14001架,当天在线638架,比头一天上升183架;累计作业面积2.7亿亩,其中,江苏3802万亩,新疆3358万亩,安徽2988万亩……拓攻(南京)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拓攻机器人”)展厅内的作业监管大屏上,实时显示着该公司农业无人机飞行数据。 这是记者日前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工商联组织的“新质生产力在江宁”采访活动中,所见到的场景。采访当天,该展厅迎来南京栖霞区的100多位小学生。暑假期间,拓攻机器人成为热门研学参观地之一。 拓攻机器人团队于2009年发起,正式注册于2015年,拥有10余年无人机大脑——飞控系统的自主研发和生产经验,目前,已扩展至提供整机方案及周边传感器、高精度任务载荷、行业应用软件和无人机云服务。 “从0到1,我们用3年时间;从1到10,用5年时间。现在是第三阶段的开始,我们将从10做到100。”拓攻机器人总经理张羽告诉记者,拓攻机器人处于行业领先地位。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较上一年翻了3倍,其中农业无人机业务的营收占比约为70%。 拓攻机器人自成立以来,历经三次重要蜕变:从最初的飞控系统研发,逐步拓展至整机制造,经营范围日益扩大;从专注于农业无人机,到涵盖物流运输、巡检测绘等诸多领域,应用场景显著拓宽;从国内市场起步,如今开始实现全球布局。 “拓攻的每一次蜕变,都离不开一个词‘科技创新’。”张羽说,“仅无人机自动驾驶硬件平台,我们就已经完成了4次重大架构更新,目前主推的硬件平台是基于第4代硬件架构的第3次版本升级,能够实现包括无人机、移动机器人在内的多种无人运动体的自动驾驶方案构建。” 拓攻无人机家族一步步壮大的同时,已拥有700余项知识产权。这些专利的背后,有五个方面的核心技术创新点:大载重无人机振动模态设计及控制技术研究;自动驾驶单元及任务控制单元研究;高精度定位技术研究;环境感知技术研究;播撒施药装置及控制技术研究。 “相比于传统的人工或地面设备打药,无人机更加省水省药。”张羽解释说,拓攻无人机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不断提高载荷、作业效率和可靠性等,尤其是拓攻推出的独创风压式离心喷头,集压力、离心喷头为一体,具有雾化细密、粒径可调、流量大优势,可以更好地增强打药效果、减少药物浪费。由于用户只需要用遥控器操控无人机,可避免药物被人体吸入造成伤害。 对于平原地区的水稻、小麦这类普通农作物而言,无人机可以做到快速均匀地打药,但是对于山地丘陵地区的果树来说,喷洒作业的要求更高。拓攻机器人推出“果树模式”,此功能类似于家用扫地机器人,可以利用测绘的形式,实现“一次建图,长期使用”的效果,用户根据作业区域的地块复杂情况,选择自动生成航线或手动添加飞行航线来进行打药作业。 拓攻机器人创始团队来自南航、北航等航空专业院校及国内相关的无人机研究所。发展过程中,又不断引进高端人才。其中,技术副总经理朱翔是加州大学信息科学专业博士,长期从事遥感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曾担任谷歌地图资深软件工程师,开发的遥感成像去大气湍流干扰等突破性技术曾被TPAMI、TIP等专业顶级期刊刊载。朱翔于2022年加入拓攻机器人团队,先后入选南京紫金山英才江宁百家湖计划高层次创业人才、南京市紫金山英才先锋计划高层次创业人才、江苏省双创人才、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创新人才。 “当初之所以选择无人机行业,是因为我们团队有技术,也有热情。我们无法知道在创业9年后会迎来‘风口’。”张羽说。今年3月,“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无人机行业一下子被推上了“风口”。 “越是处于‘风口’,越要甘于坐‘冷板凳’,保持冷静和理性,不能头脑一发热,就脱离实际盲目发展。”张羽说。 “拓攻机器人致力于打造智能可靠的飞行工具,以适应各种复杂作业场景的需求,未来将继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更多行业释放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张羽表示,目前,中国无人机行业在技术上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出海是必然的选择。拓攻机器人如今已经在许多国家建立了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未来几年会继续推进并扩大出海业务。 图为拓攻公司生产的丰鹏600农业无人机正准备给果树打药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