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4-07-24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临港先进制造业迎“风”启航 |
|
作者:
■本报记者孙永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904 |
|
|
|
|
|
|
近年来,各港口城市纷纷开展临港产业开发区建设,形成以临近区域为中心、与港口发展密切相关的临港经济,正呈现出良好发展趋势,带动相关产业制造业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千亿级临港产业集群正在兴起 在湖南,临港经济呈现出大规模发展势头。7月19日,据长沙媒体报道,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正式设立长沙临港产业开发区,打造千亿级现代化临港产业集群。不沿边、不靠海的长沙,将战略眼光投向湖南内河港口虞公港,利用好长江黄金水道通江达海。建成后,将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先进制造等国家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培育提供现代化专业空间,逐步成为湘江新区科技成果转化区、先进制造基地之一,也为生产航海及航空设备的相关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 从事高精度激光陀螺仪研发生产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湖南驰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驰宇光电”),凭借其在航海及航空设备先进制造方面的优势,已优先入驻长沙临港产业开发区。该公司总经理黄云日前对中华工商时报记者介绍其自主研发的新产品——“150型”激光陀螺仪,是能够实现极高精度角速度测量,配置方式更灵活,适用于各类长航时、高精度的惯性导航、姿态测量和定位定向系统。 “高精度激光陀螺是重要导航设备。目前,驰宇光电已具备全型谱激光陀螺批量生产能力,产品产能已达到年产数千余轴规模。超光滑表面抛光、极低损耗高反射率镀膜、环形谐振腔精密调腔、陀螺仪控制和测试等关键技术处于业内领先水平。”黄云表示。 打造高水平临港化工产品循环链 在河北,沧州拥有多个港口,其中,黄骅港是沧州最重要的港口之一。近年来,该市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正积极推动企业内、企业间和园区等不同层面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构建企业内部配套,上下游企业相互关联,不同产品体系企业耦合共生、不同产业企业要素串联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 河北临港化工有限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占地1600余亩,是园区内一家大型化工企业,产品有三聚氯氰、烧碱、合成氨、氰化钠、农药原药及制剂等。用以满足环渤海地区化工产品进出口需求。 “我公司外售主要产品是三聚氯氰和农药原药及制剂,多数产品为自我配套。”公司项目部负责人介绍,该公司产品正逐步开展“上伸下延”。在上游,建有生产氰化钠、烧碱的项目,以及氢气、氯气等副产项目,其中氯气直接用于主营产品三聚氯氰生产,氢气则通过新上合成氨项目进行消纳;在下游,开发了农药原药及制剂产品,氯化钠等副产项目又可作为上游烧碱的原料,进行循环利用。 “临港化工制造业打造的这个产品循环链,不仅提高主副产品循环利用水平,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还为企业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上述负责人表示。 临港经济站在“风口”上 对于当下临港经济发展,有关专家认为,已站在“风口”上。 7月10日在天津举行的以“航通天下运行未来——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为主题的2024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开幕式上,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真虹作题为“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临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 “发展临港经济是发展港口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真虹认为,港口生产力的“新质”主要体现在港口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港口的生产力要素从港区向临港区域进行拓展并在更大的空间范围进行创新性配置、港口由“通道经济”向“港口经济”质的跃升。 他表示,随着供应链管理模式引入,传统“港口”边界被拓展,港航产业领域的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突破传统港区边界,在临港区域实现创新性的融合,以摆脱单纯追求港口吞吐量的数量型生产力的发展模式,转变为以追求港口带动临港经济的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为目的的发展模式;港口以更高效能、更为韧性、更便利的服务,形成与城市(临港)之间的和谐发展新局面,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 综观全国临港经济,已呈现出十分乐观的前景。临港产业作为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已成为拉动港口城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2024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上透露出来的消息显示,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计划到2030年未来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天津滨海新区正形成以海洋油气、装备制造、航运服务为代表的产业体系;南通坐拥千亿级船舶海工产业,突破关键技术50多项…… “科技创新正在引领临港经济发展。”真虹表示,未来,一方面要根据发展趋势和临港园区现有基础,努力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另一方面,还应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形成新质、高效、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
|
|
|
|
|
|
|